【摘 要】
: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柑橘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柑橘黄龙病病原归属于候选的韧皮部杆菌属(Candidatus Liberibacter),目前有三个种:亚洲种("Ca.L.asiaticus",CLas)、非洲种("Ca.L.africanus",CLaf)和美洲种("Ca.L.americus",CLam),我国分布的为亚洲种。黄龙病在我国已有百年流行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柑橘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柑橘黄龙病病原归属于候选的韧皮部杆菌属(Candidatus Liberibacter),目前有三个种:亚洲种("Ca.L.asiaticus",CLas)、非洲种("Ca.L.africanus",CLaf)和美洲种("Ca.L.americus",CLam),我国分布的为亚洲种。黄龙病在我国已有百年流行历史,其病原的多样性较为丰富,但近年我国黄龙病菌的种内遗传结构研究多限于单基因单位点。为了探究我国南方省份不同地区柑橘黄龙病菌的种内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情况,同时评价用多种基因位点分析特定物种遗传多样性的科学性,本文通过基于原噬菌体区域(SC1_gp045、SC2_gp035和PJXGC)、转座子位点(CLIBASIA_05620~CLIBASIA_05625)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TR1和STR12(CLIBASIA_03080和CLIBASIA_01215)三种基因水平上具有多态性的不同基因位点,对来自我国9个省(自治区)的669个柑橘黄龙病样品进行HLB病原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次使用原噬菌体区域、转座子位点、短串联重复序列三种不同位点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我国不同地理来源的柑橘黄龙病病原菌的种群多样性,不同位点之间的多样性有很大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多种基因位点的多样性分析结果与单个基因位点的分析结果不尽相同。2.分析来自9省(自治区)40个市(县)的669个黄龙病样品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基于不同位点的我国南方省份CLas种群具有不同的优势群体:基于噬菌体类型共鉴定出8种类型菌株,携带Type 2类型原噬菌体菌株为优势种群(占67.41%);基于转座子位点共鉴定出4种类型菌株,含有缺失MCLas-A类型转座子的B350片段的菌株为优势种群(占70.40%);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STR1和STR12分别鉴定出10种和30种类型菌株,且STR1位点上条带“2”(TRN=3)的菌株为优势种群(57.55%),STR12位点上没有最为明显的优势菌株,菌株类型多样;然而,这三种优势种群的匹配度高达74.72%。3.聚类分析表明我国南方地区的CLas种群可分为两大组,即I组(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海南和浙江)、II组(云南和贵州)。基于不同位点的聚类结果略有不同,但老病区广东和广西的菌株始终聚为一组,而较高海拔的云贵地区和其他省份的菌株具有较远的遗传距离。4.对来自广东省8个市(县)的178个黄龙病样品进行了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噬菌体类型鉴定出6种类型菌株,其中携带Type 2类型原噬菌体菌株为优势种群(占86.52%);基于转座子位点鉴定出4种类型菌株,含有缺失MCLas-A类型转座子的B350片段的菌株为优势种群(占73.60%);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STR1和STR12分别鉴定出9种和17种类型菌株,且STR1位点上条带“2”(TRN=3)的菌株为优势种群(占59.60%);STR12位点上菌株类型较为多样。聚类分析可见茂名的菌株与其它地区的菌株遗传距离较远,清远和梅州的黄龙病菌基于这些基因的分子关系则较近。5.广东省的菌株基于所有4个位点总的聚类结果与基于各个位点的均不相同,表明基因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为复杂。综上所述,通过多个位点同时对CLas样品进行分析,评估我国柑橘黄龙病病原菌在各地的种群多样性,初步探明我国CLas种群的分子结构特征,也为黄龙病的流行传播趋势提供一定的分子依据。
其他文献
荔枝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果核和果皮副产物,其中果皮中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现已有以荔枝果皮为原料,提取多酚类物质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与应用。但荔枝大多种植于华南地区,生长时期高温高湿极易发生病虫害,一般需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因而容易造成荔枝果皮多酚提取物中农药残留超标。因此,有必要在前处理和提取多酚过程中采取措施,以期降低农药残留和保留多酚含量。本课题以荔枝果皮为原料,探究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和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分属于无患子科(Sapindaceae)的龙眼属(Dimocarpus)和荔枝属(Litchi),两者均为南亚热带地区的重要果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在长期的实生选种过程中发现龙眼荔枝天然的无核种质资源极少,而通过常规杂交和远缘杂交产生三倍体的几率非常低。因此,本研究以‘石硖’龙眼,‘紫娘
本文以喷雾液体的表面张力为切入点,基于喷雾射流雾化机理,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方法和田间喷雾试验方法,研究液体表面张力对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外部流场中雾滴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根据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的实际喷幅范围和喷筒出口形状,在ANSYS ICEM软件中建立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外部流场的三维模型。采用标准k-?方程以及DPM计算模型作为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外部流场数值模拟的方法,其中物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属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根据枇杷果肉颜色为白肉枇杷和黄肉枇杷。本实验以白肉枇杷品种‘白玉’为材料,该品种果实特点是果肉纯白色,果皮是淡黄色,在不同组织上存在明显颜色上的差异,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不同发育时期枇杷果实果皮和果肉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相关基因以及质体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观察了不同发育时期果皮和果肉质体的发育的大小和颜色。
巴卡亭Ⅲ是抗癌药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重要的前体物质,主要通过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β-O-乙酰转移酶(DABT)催化乙酰辅酶A(acetyl-Co A)和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生成的。但是,常见研究中红豆杉来源的DBAT酶活力相对较低,因此,寻找可催化乙酰基转移反应的替代基因是必要的。本研究从平菇中克隆了高丝氨酸O-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和麦芽糖O-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并进行了原核表
菜薹类蔬菜以幼嫩的肉质花茎菜薹为产品器官,其形成直接关系到最终的产量和品质。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均可通过激素或糖代谢等途径来影响菜薹的形成。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为典型的菜薹类蔬菜,是华南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菜心栽培中,常因遭遇低温等逆境条件导致提前抽薹开花,使产量和品质降低。研究表明
探讨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烘烤特性及优质烟叶生产的影响,为协调烤烟的碳氮代谢,优化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即最小密度处理(T1,14200株/hm2)、较小密度处理(T2,15400株/hm2)、中等密度处理(T3,16800株/hm2)、较大密度处理(T4,18500株/hm2
冷藏箱是冷链物流中的主要耗能设备,在当今能源短缺和日益重视节能减排的情形下,蓄冷技术可以均衡电网负荷,减少用电高峰期的配电、降低运行成本,因此蓄冷式冷藏箱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蓄冷式冷藏箱大多数是依靠冷源和贮藏环境的温差形成自然对流将冷源中的冷能释放出去,这种方式容易导致贮藏环境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贮藏货物的品质。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强制对流的方式,即通过调节风机风速、回风道
菜心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中以花薹为产品的一种蔬菜,起源于我国南部,为华南地区栽培主要蔬菜之一,其种植面积约占蔬菜总种植面积的35%~40%。炭疽病菌是多种粮食、蔬菜和水果感染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炭疽病也是菜心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的病害之一,华南地区独特的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适宜该病原菌的生长繁衍,严重时导致产量损失30%~40%。引起十字花科蔬菜作物感染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菌是希金斯炭疽病,而其相关抗病分子机
大豆是我国重要粮油作物,同时是典型共生固氮作物。磷元素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元素,由于华南地区酸性土壤固有的理化特性,导致土壤中的有效磷严重缺乏。有效磷含量低,直接影响了大豆植株的生长,同时限制了大豆根瘤的生长发育及共生固氮。研究表明根瘤在低磷胁迫中能够维持相对较高的磷浓度,同时进化了出一系列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及分子机制。但是,目前关于调控大豆根瘤适应低磷胁迫的转录因子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在大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