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和赤霉素协同调控菜心菜薹伸长生长的机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c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薹类蔬菜以幼嫩的肉质花茎菜薹为产品器官,其形成直接关系到最终的产量和品质。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均可通过激素或糖代谢等途径来影响菜薹的形成。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为典型的菜薹类蔬菜,是华南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菜心栽培中,常因遭遇低温等逆境条件导致提前抽薹开花,使产量和品质降低。研究表明,低温通过诱导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的合成来促进菜心的抽薹开花;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参与了菜薹发育过程。IAA和GA均可促进茎的伸长,但两者对菜薹伸长生长的影响及其互作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以菜心为试材,采用适宜浓度的外源生长素(Indol-3-acetic acid,IAA)和赤霉素(Gibberellin3,GA3)及生长素运输抑制剂(1-N-naphthylphthalamic acid,NPA)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烯效唑(Uniconazole)处理,通过测量各处理下菜薹的伸长率、菜薹髓部细胞大小、菜薹顶部内源GA和IAA的含量、二者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以及细胞膨大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探究GA和IAA对菜心菜薹生长的调控机制及二者的作用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去顶会抑制菜薹的伸长生长。去顶处理抑制了菜薹的伸长生长,使GA和IAA合成相关基因以及IA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内源IAA和GA含量降低,表明菜薹顶端可能通过合成较高水平的IAA和GA来调控其伸长生长。2.来源于菜薹顶端的IAA可以促进菜薹的伸长生长。去顶+IAA处理使生长素信号转导和赤霉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内源IAA含量无显著变化,GA含量恢复至留顶状态,部分恢复了菜薹伸长。进一步研究表明,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NPA处理使IAA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内源IAA和GA含量降低,从而抑制了菜薹的伸长生长,表明来源于菜薹顶端的IAA可促进菜薹的伸长生长。3.菜薹顶端产生的IAA和GA是促进菜心菜薹伸长生长的两个重要因子,GA的作用效果大于IAA。外源GA3处理可以上调GA合成酶关键基因以及IA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内源GA的合成,诱导菜薹的伸长。GA3处理前期不能恢复NPA对菜薹的抑制效果,后期则能恢复菜薹的伸长,IAA和GA3共同作用对去顶菜薹伸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表明在菜薹伸长生长的过程中,IAA和GA相互影响,协同促进菜薹的伸长。4.烯效唑处理能够通过抑制IAA和GA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二者的合成。在去顶和烯效唑同时处理下,IAA能够促进GA合成基因和部分IAA响应基因的表达,部分恢复菜薹的伸长生长。进一步证明IAA和GA相互影响,共同调控菜薹伸长。5.荧光定量与细胞组织学观察的结果表明,GA3和IAA通过诱导扩展蛋白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诱导细胞壁的扩展,从而促进细胞的伸长和膨大,最终诱导菜薹的伸长生长。GA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和细胞膨大来促进菜薹的生长,IAA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膨大促进菜薹的伸长。综上所述,来源于菜心菜薹顶端的IAA和GA是调控菜薹伸长生长的重要因子,IAA可通过自身的信号转导和转运途径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膨大,也可以通过GA合成途径来促进细胞的膨大和伸长来促进菜薹的伸长生长,GA可以通过调控自身的合成和IAA的信号途径调控菜薹的伸长,且GA3对菜薹伸长的促进效果大于IAA。
其他文献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是一种拥有特殊花期的蔷薇科木本果树,它秋冬开花,果实春末初夏成熟。它相对于普通蔷薇科果树如苹果、梨等的开花时间有较大的差异。并且有一些品种的枇杷花期会因品种不同、地理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枇杷是研究花期调控机理的绝好材料。目前已知植物花期受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如植物激素、光周期、春化、年龄、日照长短、光质、温度、蔗糖等等。目前已在很多物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有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在人均稻米消费量保持在目前的水平情况下,到2030年至少需要增加20%的稻米产量才以能够满足需求。因此,保持并提高水稻产量,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途径之一。长久以来稻农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稻作效益,不断加大化肥的投入。带来了水稻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提高水稻种植效率和降低种植劳动强度的重要举措,而抛秧机械化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实现方式之一。本文主要针对秧苗离盘形式为茎秆拔起式的抛秧机,在其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秧苗夹持拔取过程,所以有必要研究穴盘水稻秧苗茎秆的材料力学特性,包括其常规拉伸、拉伸蠕变和应力松弛特性,为秧苗拔取的损伤评估和相关仿真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本试验在全人工光植物工厂条件下,以水培芥蓝为供试材料,以强度为250μmol·m-2·s-1LED(红光:白光=2:3、光周期为12/12)为生长光源,研究了不同UV-A(385 nm)补光天数(采前5 d和采前10 d)以及不同UV-A补光强度(5 W·m-2、10W·m-2和15 W·m-2)对芥蓝生长、抗氧化性物质、抗氧化能力、硫苷含量及矿质元素等方面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植物工厂高品质芥蓝
芽休眠是多年生植物安全度过不利生长环境而形成的周期性活动,在芽休眠的各个进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目前芽休眠的研究多以多年生落叶树木为主,对于热带亚热带常绿树的研究较少。荔枝芽在休眠-生长交替的节奏中,经历休眠期、萌动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停滞期四个状态。光照是调控芽休眠重要的因素,表现为光照强度和光周期效应等。有研究表明,荔枝的芽休眠和萌动受到光照调控,引发我们提出新的问题:感受光信号的器官是叶
荔枝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果核和果皮副产物,其中果皮中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现已有以荔枝果皮为原料,提取多酚类物质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与应用。但荔枝大多种植于华南地区,生长时期高温高湿极易发生病虫害,一般需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因而容易造成荔枝果皮多酚提取物中农药残留超标。因此,有必要在前处理和提取多酚过程中采取措施,以期降低农药残留和保留多酚含量。本课题以荔枝果皮为原料,探究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和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分属于无患子科(Sapindaceae)的龙眼属(Dimocarpus)和荔枝属(Litchi),两者均为南亚热带地区的重要果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在长期的实生选种过程中发现龙眼荔枝天然的无核种质资源极少,而通过常规杂交和远缘杂交产生三倍体的几率非常低。因此,本研究以‘石硖’龙眼,‘紫娘
本文以喷雾液体的表面张力为切入点,基于喷雾射流雾化机理,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方法和田间喷雾试验方法,研究液体表面张力对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外部流场中雾滴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根据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的实际喷幅范围和喷筒出口形状,在ANSYS ICEM软件中建立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外部流场的三维模型。采用标准k-?方程以及DPM计算模型作为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外部流场数值模拟的方法,其中物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属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根据枇杷果肉颜色为白肉枇杷和黄肉枇杷。本实验以白肉枇杷品种‘白玉’为材料,该品种果实特点是果肉纯白色,果皮是淡黄色,在不同组织上存在明显颜色上的差异,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不同发育时期枇杷果实果皮和果肉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相关基因以及质体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观察了不同发育时期果皮和果肉质体的发育的大小和颜色。
巴卡亭Ⅲ是抗癌药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重要的前体物质,主要通过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β-O-乙酰转移酶(DABT)催化乙酰辅酶A(acetyl-Co A)和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生成的。但是,常见研究中红豆杉来源的DBAT酶活力相对较低,因此,寻找可催化乙酰基转移反应的替代基因是必要的。本研究从平菇中克隆了高丝氨酸O-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和麦芽糖O-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并进行了原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