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话语权运行态势研究——基于武汉城管卧底事件的个案分析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am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各种污名化事件的白热化发展形势,这种被标签化的事件和特殊群体都需要引起大众的重视。城管、医生、教师等担当重要社会责任的群体都处于这一污名化的弄潮中。本文主要是基于武汉城管卧底事件进行分析,因此,讨论的主体主要围绕“城管”。经过以往研究表明:在现实空间中,不同阶层的群体对城管的态度都有所转变,甚至存在误解成分,这也是城管污名化的一个充分条件;在网络空间,网民对城管的态度与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比照性,态度的总体趋势呈现正态分布。诸如,在新浪微博中输入关键词“城管”,其显现条目已高达6000万条。然后,对搜索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则发现: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使得大部分网民能更为自由地表达着对城管的不满。这也是网络空间话语权运行与现实社会的不同之处,表现得更为开放和自由。  城管队伍的建立是本着城市的良性发展和协调运行为宗旨的,其主要职责是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尽最大可能使本地居民受益。但真实的情况逐渐扭曲,这必然与城管不合理的行为有关,但这种现象逐渐形成一种污名化态势,并不是单方面促成的,其与公众的主观偏见也有一定的关联。公众发表个人看法既包括在场空间,也包括缺场空间。公众在实施自己的合法权利,对社会事件进行评论的过程中,会受自己的思维定势和周围群体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络空间这一更加自由开放的平台,网络舆情迅猛发展,不断影响着公众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模式。在网络空间话语权的行使过程中,媒体的作用口渐明朗,行使着主要的推动功能。但是在武汉城管卧底事件中,发生转折性的标志是城管官方微博的澄清。这也彰显了该事件中网络运行态势的不同。  针对武汉城管卧底事件本身,其萌芽引发于网络空间,发展和高潮阶段也在网络空间有所表现。由于本文对话语权进行研究,首先应明确其涉事主体,通过汇总梳理,则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传统媒体背景网站、政府网站、门户网站和自媒体主页。各个主体的权力和职能都不同,并且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的权力表现不同。在明确话语权的行使主体之后,需要对网络话语权的运行态势进行分析,主要从运行模式、运行困境和影响因素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全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法等进行各个阶段的动态运行分析,跟随该事件的网络动态反应趋势,分析不同话语权主体在该事件中发表言论的数量、分量;从不同的维度,比较探究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各方不同;并借助于网络关注走势进行估计,推测网络空间整体运行态势。在图表分析过程中,结合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和深度分析,进而探索网络空间在信息传播和舆论评判中所担当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网络交换论和关系凝聚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法探讨竞争性网络中的群体形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交换频率显著影响积极情感和可预测性、积极情感与可预测性又显著影响群体凝
工业以太网在自动化控制领域应用愈加广泛。本文对工业以太网应用在爆炸性环境中时,其需要满足的防爆性能要求进行系统全面的考虑,提出工业以太网应用于爆炸性环境中的防爆技
哈尔滨是一个年轻而又历史悠久的城市,其洋气的外表,多元的文化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要想了解哈尔滨地方的文化就不得不提到20世纪初期的哈尔滨。正是这一时期,哈尔滨受多重因素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利益群体一私营企业主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和表达需要。私营企
在社会建构论看来,社会问题并不是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社会问题的“问题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被社会建构的过程。作为环境问题的渤海溢油事件,其发生到引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农民工已经有近20年了,农民工发展到今天,他们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零散走向规模,从随意的来往到长期定居,从松散到建立组织,从不被注意到引起全社会关注 ,农民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方法,探索10名回沪知青子女对自身身份的认识,对他们认识自身身份的信息来源、过程、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详细地说明。研究结果显示:回沪知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