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回沪知青子女对自身身份认识的探索性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方法,探索10名回沪知青子女对自身身份的认识,对他们认识自身身份的信息来源、过程、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详细地说明。研究结果显示:回沪知青子女认识自身身份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两个——来自于他人的反射性评价和对他人行为及态度的因果归因。他人的反射性评价主要是来自于回沪知青子女的在上海的同学和同事,对他人行为及态度的因果归因则是针对回沪知青子女的父母和在上海的亲戚。   回沪知青子女对于自身身份的认识是介于上海人和外地人之间的特殊群体,本研究借用齐美尔和鲍曼的“陌生人”理论,以“我们”、“他们”、“陌生人”分别说明这三个群体,并描述回沪知青子女对于自身身份认识的现状。回沪知青子女“陌生人”的身份定位,与他们在上海的境遇及对于自身境遇的感知相结合,影响着他们对于上海的认识和认同、他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期望以及他们家庭内部的代际关系。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从回沪知青子女的父母、亲戚的角度提出了应对回沪知青子女问题的办法,并且指出了这一问题的历史性和发展性以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以网络交换论和关系凝聚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法探讨竞争性网络中的群体形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交换频率显著影响积极情感和可预测性、积极情感与可预测性又显著影响群体凝
工业以太网在自动化控制领域应用愈加广泛。本文对工业以太网应用在爆炸性环境中时,其需要满足的防爆性能要求进行系统全面的考虑,提出工业以太网应用于爆炸性环境中的防爆技
哈尔滨是一个年轻而又历史悠久的城市,其洋气的外表,多元的文化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要想了解哈尔滨地方的文化就不得不提到20世纪初期的哈尔滨。正是这一时期,哈尔滨受多重因素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利益群体一私营企业主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和表达需要。私营企
在社会建构论看来,社会问题并不是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社会问题的“问题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被社会建构的过程。作为环境问题的渤海溢油事件,其发生到引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农民工已经有近20年了,农民工发展到今天,他们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零散走向规模,从随意的来往到长期定居,从松散到建立组织,从不被注意到引起全社会关注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