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描述了HCWs(health-care workers,医务人员)操作完毕摘橡胶手套后洗手知晓率的现状,提出提高HCWs操作完毕摘手套后洗手依从性的措施和建议,为医疗机构管理者制定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政策和采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期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患者的身体痛苦和医疗资源的浪费,促进卫生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自行设计《医务人员关于橡胶手套渗漏性的手卫生调查问卷》,通过信度分析测得调查问卷总体Cronbach′α系数为0.852,通过效度分析,效度指数为0.825。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于2012年3月~5月期间选取某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外科、内科、手术室、ICU、急诊科室中符合纳入标准的HCWs作为研究样本。本次研究实发问卷510份,收回505份,回收率为99.0%,有效问卷502份,有效率为98.4%。最后将问卷中的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女性HCWs在清洁手术摘手套后手卫生知晓率高于男性HCWs,分析显示女性自我防护意识较强。220~30岁HCWs对于手卫生知识认知较高,但对橡胶手套渗漏性的了解低于41~50岁的HCWs,调查结果与工作年限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3随着学历程度越高,HCWs对摘手套后手卫生知晓率越高,与不同职称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4在不同工作岗位中,检验科医技人员对摘手套后手卫生知晓率最好,其次是护理人员,医生的知晓率最低。5在不同科室的调查中,手术室和检验科的调查结果较好,外科和急诊室的手卫生知晓率较低。6在不同人口学资料中HCWs处理患者污染物现况分析中,HCWs一致认为处理患者可视为污染物,摘除手套后应该进行手卫生。7在不同人口学资料中HCWs近几年内参加手卫生培训次数现况分析中,手卫生培训次数与各项人口学资料成正比,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历的提升,工作年限的延长、职称的升高,而手卫生培训次数越多,并且岗位分类中医技人员的培训次数最多,工作科室中手术室人员的培训次数最多。结论1本项研究显示目前HCWs虽然了解当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时易导致医院感染,但对摘手套后不洗手仍能产生医院感染的隐患却存在盲区。因此,国内在摘医用橡胶手套后手卫生的执行和推广方面存在一定阻碍。2不同人口学资料对HCWs诊疗操作摘医用橡胶手套后手卫生的知晓率影响不同。医院感染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影响资料实施正确的管理措施。2.1男性与女性的HCWs在手卫生知晓方面存在差别,女性比男性在操作时更细心且无菌观念好于男性,而男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高于女性。因此,医院管理者在培训时,应加强女性尤其是护士在理论知识的教育和理解。2.2不同年龄HCWs手卫生现况分析与不同工作年限HCWs操作后手卫生现况分析相一致。医院管理者应细化20~30岁HCWs的医院感染理论知识的培训,强化31~40岁的HCWs的手卫生认知,深化高年龄段HCWs操作使手卫生知识的培训。2.3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对中专学历的继续教育,夯实医院感染知识。对于硕士及以上人群,管理者要加强监督和监测,纠正医师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继续保持本科学历人员良好的手卫生依从性。2.4医院管理者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时,要增加一部分基础知识的培训,以及加强对医生诊疗操作时的监督工作。检验科的医技人员继续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依从性。2.5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急诊和外科HCWs的手卫生知识培训,正确导向其手卫生的认知,严格监督和监测其日常手卫生行为。ICU和检验科的HCWs认知率最高,手术室认知率较好,内科表现中等。2.6医院管理者应该重点加强对中级职称人员的培训、监督工作。初级职称的HCWs知识框架的构成是源于学校时的教科书,高级职称的知晓率来源于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2.7在不同人口学资料中HCWs处理患者污染物现况分析中,医院管理者应加强HCWs在处理清洁、无菌物品前或更换手套后、摘手套后的手卫生认知,让HCWs理解不可视污染物也是导致医患交叉感染传播媒介的隐患。2.8管理者应加强对低年龄段人员的知识培训,以及培训时着重较高年龄段人员的执行力度,加大对此年龄段人员手卫生监测和监督。加强对护理人员特别是低学历人员的培训次数,医院感染知识层面的拓展。并且应加大对急诊科、外科等科室人员的培训。3影响HCWs手卫生执行性的相关因素中,存在手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够,手卫生依从性检测机制不完善等问题。4对HCWs手卫生的干预措施中,采取循序渐进地落实干预,注重培训内容,改变观念和认识,监测并反馈HCWs手卫生执行情况等措施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