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力学特性试验及回采巷道支护应用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1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超大采高一次采全厚、煤巷快速掘进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涌现出一批千万吨级矿井及工作面,带动了开采装备朝重型化与大型化方向发展。实现工作面的高效开采,回采巷道必须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日益加大的开采强度与巷道断面尺寸不仅增加了巷道顶板有效控制的难度,也对锚杆支护技术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论文以补连塔煤矿首个8.0m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锚杆力学特性及锚杆支护技术在高产高效矿井中的应用的研究工作。论文应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室实验和现场监测等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构造地质学等理论,揭示了构造地质环境及地应力场特征对回采巷道稳定性影响;应用层次分析与模糊评估方法,构建了模糊评估矩阵方程,进行了巷道地质力学评估,为锚杆支护设计提供了基础;基于弹性力学中的厚壁理论,求解了模拟不同围岩强度特征条件下套筒壁厚的计算公式,完成了锚杆三径匹配关系与居中度影响实验,阐明了神东矿区锚杆安装过程中的三径匹配要求及杆体不同偏心尺度的影响关系,确定了合理钻孔施工及锚杆安装工艺要求;依托工程类比及理论计算的方法,进行了回采巷道锚杆支护方案的初步设计,通过对回采巷道锚杆(索)锚固力与顶板深部、浅部离层进行监测,完成了回采巷道支护效果评价,首次在神东矿区应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完成了光纤锚杆的研发与现场安装测试,揭示了不同锚固方式条件下的锚杆轴力动态分布规律与演化特征,为支护方案优化设计提供支持;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软件,对不同锚杆间、排距等优化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支护方案的围岩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最终确定适合补连塔矿回采巷道锚杆支护方案。论文从地质力学评估、锚杆支护材料、锚固方式及支护参数等多个方面出发,为神东矿区锚杆支护方案提供了系统、科学的设计方法,增加了锚杆支护技术在千万吨工作面应用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对建立一套适合高产高效矿井回采巷道支护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保障了千万吨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并将在补连塔矿12515工作面进行应用。论文有图118幅,表38个,参考文献122篇。
其他文献
我国煤矿区许多煤层具有瓦斯含量高、地应力大、透气性差且煤质松软等特点,煤层气抽采率低,易导致瓦斯灾害事故发生。如何增加低透气性煤层的渗透性,进而提高煤层气抽采效果,对于提高煤矿区煤层气开发与利用和防止煤矿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试验研究、装备研发等方法,结合现场实际,开展低透气性煤层高压空气爆破致裂增透技术研究。通过高压空气爆破试验,研究不同煤
落煤筒结构是决定储装运系统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国内已经建成的30多个落煤筒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在静侧压力计算时,选煤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强调静侧压力计算理论应以筒仓贮料压力理论和主动土压力理论作为参照依据,但由于在结构形式和使用工况上的不同,导致落煤筒结构的静侧压力分布与筒仓理论和土压力理论存在很大不同;由于落煤筒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并非是作为单独结构存在而是内、外侧存有大量
煤与瓦斯突出是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较大的重要灾害之一。随着煤矿的开采,作业深度不断加大,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也不断加大,其突出的强度和频率也在逐渐增加,瓦斯突出事故时有发生。针对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这一技术难题,以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为基础,运用监测理论、态势评估理论、预警理论、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理论以及矿山安全等相关理论,通过矿山现场调研,深入理论研究后,进行计算机仿真和模拟试验以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
一次采全高开采技术因资源回收率高、高产高效等优点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成功开采7m采高综采面。基于神东矿区7m以上巨厚优质煤层储量丰富的现实,增大综采高度、实现一次采全高是开采这部分资源较为有效和经济的技术途径。有效的岩层控制技术、成熟的采煤工艺与综采设备研制技术均为进一步突破7m综采高度奠定基础,但7m以上超大采高综采面覆岩运动与破坏规律、煤壁破坏特征、支架选型尚不清楚。因此,研究超大采高综
小净距隧道作为新型隧道布置形式,能够较好的满足复杂地形地质条件、总体路线线形布置及施工运营条件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由于小净距隧道双洞间净距较小,隧道结构受开挖扰动作用明显,如何确保隧道整体结构及中间岩柱稳定性成为小净距隧道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以韩家岭双洞四车道小净距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在充分研究隧道锚杆支护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研制新型胀滑式增阻可塑性锚
季节性冻土区由于尾矿砂冻胀融沉的循环作用,使得该区域尾矿坝变形特性和其它地区有所差别。如何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确保此类地区尾矿坝的安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冻融循环作用下尾矿坝变形特性进行研究。该论文从宏观和细观的角度分别研究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尾矿砂的变形特性及演化规律;通过相似模型实验研究冻融循环次数、冻融温度、冻融时间对尾矿坝变形的影响,
系统可靠性理论是安全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在各个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对工矿、交通、医疗、军事等复杂系统更为重要。但随着信息科学和数据科学的发展,系统可靠性分析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包括多因素影响下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故障数据中的可靠性与影响因素关系分析,系统可靠性的稳定性分析等。这些问题需要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与数据科学和信息科学协同研究和解决。论文发展和改进现有空间故障树理论,结合云模型和因素空间等
辽西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使得路基极容易受到周期性温度波动影响,会在有效冻结深度范围内形成冻融现象,严重影响路基工程的使用年限。风积砂在辽西地区分布广泛,将风积砂应用于路基填土既节约成本又低碳环保,但是直接将未经改良的风积砂用于路基填土很难保证其动力性能和抗冻融损伤能力。因此,研究改良后的风积砂动力性能及冻融循环后的孔隙分形特征对防止改良风积砂路基发生动力灾害及冻融循环损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针对以上问
为满足具有冲击地压倾向矿井的支护需求,具有刚柔耦合特性的缓冲吸能支护装备研发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工程领域中,常遇到静态载荷和冲击载荷叠加的结构动力学问题,例如岩体力学研究中,需要考虑在围岩应力的作用下的冲击特性;矿用支护设备初始状态就承受较大初撑力,当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发生时,支护设备会在静、动载荷叠加作用下发生突然失稳。支护装备在动力冲击载荷的作用下会表现出与静态载荷不相同的力学性能。
地铁衬砌管片的破坏标志是宏观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钢筋混凝土衬砌的材料缺陷和人工现浇施工工艺缺陷是诱发宏观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在衬砌管片设计阶段主要考虑其抗剪承载力,往往造成箍筋布置过密,进而施工时振捣不密实,导致管片容易在使用阶段出现贯穿裂缝,影响了管片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混凝土中掺加钢纤维可以有效地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观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可以延长地铁隧道寿命,更好的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本文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