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液压冲击试验机关键技术及特性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utjwzx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具有冲击地压倾向矿井的支护需求,具有刚柔耦合特性的缓冲吸能支护装备研发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工程领域中,常遇到静态载荷和冲击载荷叠加的结构动力学问题,例如岩体力学研究中,需要考虑在围岩应力的作用下的冲击特性;矿用支护设备初始状态就承受较大初撑力,当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发生时,支护设备会在静、动载荷叠加作用下发生突然失稳。支护装备在动力冲击载荷的作用下会表现出与静态载荷不相同的力学性能。由于缺少试验研究所需的大吨位冲击试验设备,现阶段针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迫切需要研发一套接近实际工况的试验装置以解决该难题。本研究根据实际工况需要,设计了一套快速液压冲击试验机,实现了最高可达2000kN的冲击力,最高可达10m/s的冲击速度。为满足快速液压冲击试验机的技术要求,研究对不同加载方式、冲击时的高压、高速大流量液体释放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设计的快速液压冲击试验机主要由液压加载系统、试验台架和测控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液压加载系统主要为试验机提供加载能量,实现了准静态加载、冲击动态加载和静-动复合加载方式。研究设计的试验台架能够满足冲击试验机的立式、卧式等试验状态,完成被试件的安装和固定。测控系统负责试验中的人机交互、冲击试验机系统的单独动作控制和联合动作控制、试验机姿态的调整以及试验数据的高速采集和显示等功能。研究设计了一种超大流量快开阀结构,以实现冲击试验时液压加载系统油液的高速大流量释放要求。在完成基本结构设计的基础上,研究进行了阀口尺寸计算、稳态液动力计算和瞬态液动力计算。研究还设计了密封保护套,以解决高速高压条件下的动密封。为了进一步优化结构,应用解析法分析了阀芯的液动力,建立了超大流量快开阀的数学模型和FLUNT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和分析得出超大流量快开阀的最优结构,分析结果证明该结构能够实现48000L\min的超大流量要求。研究通过仿真分析了试验机主要液压元件的特性对冲击试验机输出动态性能的影响。根据液压系统原理图建立AMEsim仿真模型后,对蓄能器参数、负载变化、超大流量快开阀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仿真结果最终确定了蓄能器预充气压力和个数;得出对被试件特性的输出冲击力和冲击速度影响趋势;得到了优化后的超大流量快开阀的阀芯开度、阀芯质量和流量系数。研究分析了主受力框架在各种典型受力工况下的力学响应特性,以避免试验台主受力框架在冲击过程中产生的形变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对冲击试验机主受力框架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并处理后,进行了 ABAQUS/Standard通用分析模块的静力学分析。应用解析法建立了试验台架支柱在冲击过程中的简化模型,分析了试验台架支柱系统在任意激励下的一般响应,分析了试验系统不同加载信号的冲击谱和频谱,得出加载波形的参数范围。根据冲击工况进行了 ABAQUS/Explicit显示动态分析模块的动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试验机在2000KN的静力加载和冲击动力加载下的最大位移量分别为0.86mm和0.8917mm,冲击试验机主受力框架的应力和应变在所有冲击载荷条件下均满足使用要求。研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了样机试制,并对不同结构形式的被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包括:空载试验、吸能盒静-动复合加载冲击试验;液压支柱冲击载荷试验;锚杆/锚索的静态拉伸试验和冲击拉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冲击试验机设计合理,能够满足不同被试件不同形式加载的试验要求。试验结果证明了动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2000KN液压冲击试验机的设计为刚柔耦合缓冲吸能支护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试验手段,试验结果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本研究为更大能级的冲击试验机的研发奠定了基础。该论文有图91幅,表15个,参考文献152篇。
其他文献
传统采煤方法存在围岩局部应力高度集中问题,容易引起冲击地压灾害。充填开采法对减小煤层顶板下沉量及降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具有有效性,能够有效抑制冲击地压发生,是有效控制冲击地压的合理采煤方法。为探索充填开采采场冲击地压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验证充填开采防治冲击地压的有效性,达到合理设计充填方式与充填工艺及其充填参数、为有效防治充填开采采场冲击地压奠定理论基础、指导充填开采的工程实践探索之目的,本文选
水滑石因具有廉价、无污染、合成简单、板层离子可调、层间离子可交换和较高理论比电容等优点有望成为广泛应用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但水滑石易产生片层堆叠,会减小电化学活性位点面积,降低电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比电容和倍率性能;同时水滑石导电性能差,也会降低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因此,调节层间距,研究层间距对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将水滑石与容易产生价态变化的CeO2复合提高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对水滑石电极材
我国煤矿区许多煤层具有瓦斯含量高、地应力大、透气性差且煤质松软等特点,煤层气抽采率低,易导致瓦斯灾害事故发生。如何增加低透气性煤层的渗透性,进而提高煤层气抽采效果,对于提高煤矿区煤层气开发与利用和防止煤矿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试验研究、装备研发等方法,结合现场实际,开展低透气性煤层高压空气爆破致裂增透技术研究。通过高压空气爆破试验,研究不同煤
落煤筒结构是决定储装运系统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国内已经建成的30多个落煤筒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在静侧压力计算时,选煤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强调静侧压力计算理论应以筒仓贮料压力理论和主动土压力理论作为参照依据,但由于在结构形式和使用工况上的不同,导致落煤筒结构的静侧压力分布与筒仓理论和土压力理论存在很大不同;由于落煤筒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并非是作为单独结构存在而是内、外侧存有大量
煤与瓦斯突出是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较大的重要灾害之一。随着煤矿的开采,作业深度不断加大,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也不断加大,其突出的强度和频率也在逐渐增加,瓦斯突出事故时有发生。针对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这一技术难题,以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为基础,运用监测理论、态势评估理论、预警理论、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理论以及矿山安全等相关理论,通过矿山现场调研,深入理论研究后,进行计算机仿真和模拟试验以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
一次采全高开采技术因资源回收率高、高产高效等优点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成功开采7m采高综采面。基于神东矿区7m以上巨厚优质煤层储量丰富的现实,增大综采高度、实现一次采全高是开采这部分资源较为有效和经济的技术途径。有效的岩层控制技术、成熟的采煤工艺与综采设备研制技术均为进一步突破7m综采高度奠定基础,但7m以上超大采高综采面覆岩运动与破坏规律、煤壁破坏特征、支架选型尚不清楚。因此,研究超大采高综
小净距隧道作为新型隧道布置形式,能够较好的满足复杂地形地质条件、总体路线线形布置及施工运营条件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由于小净距隧道双洞间净距较小,隧道结构受开挖扰动作用明显,如何确保隧道整体结构及中间岩柱稳定性成为小净距隧道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以韩家岭双洞四车道小净距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在充分研究隧道锚杆支护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研制新型胀滑式增阻可塑性锚
季节性冻土区由于尾矿砂冻胀融沉的循环作用,使得该区域尾矿坝变形特性和其它地区有所差别。如何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确保此类地区尾矿坝的安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冻融循环作用下尾矿坝变形特性进行研究。该论文从宏观和细观的角度分别研究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尾矿砂的变形特性及演化规律;通过相似模型实验研究冻融循环次数、冻融温度、冻融时间对尾矿坝变形的影响,
系统可靠性理论是安全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在各个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对工矿、交通、医疗、军事等复杂系统更为重要。但随着信息科学和数据科学的发展,系统可靠性分析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包括多因素影响下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故障数据中的可靠性与影响因素关系分析,系统可靠性的稳定性分析等。这些问题需要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与数据科学和信息科学协同研究和解决。论文发展和改进现有空间故障树理论,结合云模型和因素空间等
辽西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使得路基极容易受到周期性温度波动影响,会在有效冻结深度范围内形成冻融现象,严重影响路基工程的使用年限。风积砂在辽西地区分布广泛,将风积砂应用于路基填土既节约成本又低碳环保,但是直接将未经改良的风积砂用于路基填土很难保证其动力性能和抗冻融损伤能力。因此,研究改良后的风积砂动力性能及冻融循环后的孔隙分形特征对防止改良风积砂路基发生动力灾害及冻融循环损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针对以上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