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局年之成败关涉未来四年我国经济发展质量高与低。“十二五”规划在“十一五”的规划基础上,突出了新时期“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夯实了“走出去”战略政策,并更加坚定的支持降低各种风险及构建和完善防范相关风险体系。此处风险中的一个重要表现为法律风险,“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为跨国并购,但现阶段我国在防范法律风险方面出台的法律法规明显不足,同时,企业对预防法律风险重视不够,二者因素造成中国境内企业近年来跨国并购频频以失败告终的恶果,因此,如何有效的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并在企业和国家层面上化解海外并购时遭遇的法律风险,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大难题。鉴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就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法律风险防范研究进行剖析:首先,本文从跨国并购“走出去”战略的基本问题着手,介绍跨国并购的涵义及其理论渊源,总结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实选择和特点,进而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法律风险的概念界定、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其次,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后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结合世界主要经济国家的海外投资立法发展状况,进一步分析我国海外投资立法的现状,从而发现我国海外投资立法的不足之处,其中包括融资渠道单一问题、外汇管制问题、海外投资服务机制问题、保险机制问题等,最终得出上述法律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极大的阻碍我国企业成功的开展跨国并购。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并且借鉴欧美等国的现有成熟经验,就我国跨国投资法律风险防范立法提出相关建议,具体涉及构建统一的对外投资并购法律制度、改革和健全跨国并购管理机制、完善外汇和金融管理制度、制定投资税收优惠立法、双边和多边投资立法等,此外,从企业微观层面也提出了一些法律风险防范建议,包括并购前重视尽职调查、重视知识产权及有效利用现有救济机制化解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