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部分: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分析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揭示危险因素引发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可能机制,为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临床预防与诊治提供策略与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21年1月连续收治的875例经治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腺瘤发生出血卒中88例,未发生卒中787例。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分析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揭示危险因素引发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可能机制,为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临床预防与诊治提供策略与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21年1月连续收治的875例经治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腺瘤发生出血卒中88例,未发生卒中787例。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检查、术中所见、术后病理,将患者分为垂体腺瘤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比较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垂体腺瘤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卒中组患者服用抗血栓药物、肿瘤复发或残留、介入手术、溴隐亭干预治疗的比例均高于非卒中组,微腺瘤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患者术前溴隐亭平均服药剂量高于非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大腺瘤、服用抗血栓药物、肿瘤复发或残留、溴隐亭治疗是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放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无关。2.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大腺瘤、服用抗血栓药物、肿瘤复发或残留、溴隐亭干预治疗。第二部分:CD34、TNF-α、VEGF、MMP-9与无功能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相关性研究目的:为了阐述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可能病理机制,探讨CD34、VEGF、TNF-α及MMP-9在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探究上述四种蛋白在出血卒中型垂体腺瘤与非卒中型垂体腺瘤之间的表达差异,以期将来更好地为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预防以及治疗靶点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共计40例,根据患者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以及术后病理结果,将40例标本分为出血卒中组(20例)和非卒中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组织中CD34、VEGF、TNF-α及MMP-9的表达情况。CD34阳性表达标准按Weidner方法判定,分别计算卒中组与非卒中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平均值;TNF-α、VEGF、MMP-9阳性表达标准采用IRS半定量法判定,分别计算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阳性表达率。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卒中组MVD值、VEGF、TNF-α和MMP-9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组间比较:MVD平均值在卒中组与非卒中组分别为29.30±4.34和22.10±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5,P﹤0.01);TNF-α在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6,P=0.311﹥0.05);VEGF在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和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7,P=0.022﹤0.05);MMP-9在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和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2,P=0.027﹤0.05)。2.卒中组CD34、VEGF、MMP-9及TNF-α之间表达的相关性:VEGF表达与MVD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66,P=0.009<0.01);MMP-9表达与MVD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93,P=0.006<0.01);VEGF与MMP-9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81,P=0.001<0.01)。结论:1.VEGF、MMP-9高表达以及高MVD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2.VEGF及MMP-9高表达促进了垂体腺瘤中新生血管的形成,使其微血管密度升高,增加了垂体腺瘤发生出血性卒中的风险。此外,VEGF与MMP-9在垂体腺瘤出血卒中的过程中发挥了协同作用。3.通过抑制CD34、VEGF与MMP-9的表达等途径,在未来可能成为预防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潜在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产酸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耐药基因型、菌株同源性以及其移动元件介导的耐药机制,为预防和控制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传播提供循证依据。方法2013年2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集10家医院(滨州,聊城,莱芜,浙江,青岛,东营,郑州,济宁,深圳,天津)住院患者分离的24株非重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产酸克雷伯菌。采用生物梅里埃Vitek-2 Compact系统对收集的菌株进行重新鉴定和
目的华法林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中存在一些局限性,达比加群酯作为第二个被批准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药物,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重要选择,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相对比较少。本研究比较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选择抗凝治疗方案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因阵发性房颤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所有患者均行导管射
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且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抑郁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国内有关抑郁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遗传因素对抑郁的影响程度,并利用GWAS研究探索与抑郁有关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基因及通路。方法:从青岛市双生子登记系统中选择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成年双生子,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的得分情况通过老年抑郁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自主呼吸下喉罩全麻用于小儿腹腔镜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为小儿腔镜短小手术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的麻醉方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患儿40例。采用了随机的数字表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喉罩机械正压通气下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自主呼吸下喉罩全身麻醉,每组20例。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
目的:由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和认知功能下降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挑战。已有研究显示听力损失和认知功能下降之间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和遗传基础,且探讨听力和认知功能的联合遗传效应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使用青岛市双生子样本开展双变量遗传分析,探讨听力和认知功能的遗传相关性,同时利用双变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寻找二者共有的遗传变异位点、基因和通路。方法:本研究选用359对青岛市双生子样本
偶氮酯类化合物最早是在天然产物和药物等生物活性大分子中发现的,随着化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在有机合成领域成为了一类非常活跃的底物,在药物合成领域也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中间体。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偶氮酯类化合物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参与的化学反应。偶氮酯类化合物可以合成吲哚衍生物,构建含硫的季碳手性分子,合成具有轴手性的化合物,实现中心手性向轴手性的转化反应,作为多组分反应的一员来合成更为复杂的环骨架化合物。尽管在
目的本项研究旨在探究tRNA来源的小RNA(tRNA-derived small RNA,ts RNA)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中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为主动脉夹层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精准靶标。方法(1)经过文献查阅的方法,筛选到一条应激诱导RNA(tRNA-derived stress-induced RNA,tiRNA),即5’tiRNA-Cys
目的结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造成死亡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真核生物中,N6-腺苷酸甲基化修饰(N6-methyladenosine,m6A)是最常见的可逆性mRNA修饰,在体内各种生物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6A调控因子的异常表达和基因改变与肿瘤发生、癌细胞增殖、肿瘤微环境和肿瘤预后相关。本研究利用数据库的RNA-seq数据和结肠癌临床数据来探讨m6A甲基化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利用各种R包对Gen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不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个性化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6年至2020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681例乳腺DCIS病灶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DCIS病灶分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
目的:1.了解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FLT3-ITDmut)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临床表现及分子学特征。2.通过观察索拉非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FLT3-ITDmutAML患者的诱导缓解(CR)率、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来评价索拉非尼治疗AML的有效性,通过观察索拉非尼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对其临床应用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