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坝上地区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脆弱生态环境的典型地区,同时也是首都北京的第一道生态屏障,因此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首都北京的环境安全,成为各级政府和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坝上地区以闪电河为界,分为东、西两个不同的生态经济区域,坝东、坝西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国内目前对坝上地区的研究,主要是从整个坝上地区的角度出发,探讨坝上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农业发展等问题,对坝东、坝西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差异注意不够。因此本论文从坝东、坝西地区的差异入手,借助能值分析理论及其方法,在分析当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坝东、坝西地区如何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论文在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方面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对坝东、坝西地区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坝西地区光热资源较坝东地区丰富,但降水资源较缺乏,这一点在估算两地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时再一次体现出来。坝西地区光合、光温生产潜力高于坝东地区,但光温水生产潜力却大大低于坝东地区。因此,相对来说,水对坝西地区的限制较大。 以美国著名生态学家Odum为首创立的能值分析理论是用于度量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新方法。能值分析方法,以同一标准—太阳能值为量纲,克服了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分析方法—能量分析法的不足,把不同种类、不可比较的能量转换成同一标准的能值,从而定量分析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论文通过对坝东、坝西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发现坝上地区的农业仍然是一种传统、封闭式的农业;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大,来自系统外的购买能值的投入较低,但自1990年以来在逐年增加,而可更新有机能投入一直较低;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也较低,且近几年有下降趋势,环境负载率则呈上升趋势。 根据坝上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的结论,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坝上地区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调控。一是扩大系统基础能源;二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物的外界生存环境方面,提高系统的生产力;三是截留、减耗,即通过各种渠道将能量尽量的截留在农业生态系统之内,减少能量的无效损失;四是调整来自系统外的购买能值投入,减轻环境负载率。 根据坝东、坝西地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特征等存在的差异,分别探讨坝东、坝西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坝西地区应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为主攻方向,建成以草业为基础,以舍饲为主的畜牧业基地。坝东地区应确立以牧林为主的农业发展方向,适度发展灌溉农业,并充分利用旅游业带来的种种机遇。 论文同时还对坝西地区设计了4种生态农业类型:防风固沙型,围绕食用菌的庭院经济型、水土保持型、种植业一畜牧业一加工业型;除庭院经济型、水土保持型也可适用坝东地区外,根据坝东地区的特点,另外设计了2种类型:种植业一养殖业一加工业一草地旅游业结合型,观光休闲农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