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义记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会不断地向其中更新补充新的信息。有的新信息是通过显性教学(教育者对教学内容的解释,明确要求学习者掌握特定的课堂知识)、观察等直接方式积累的,有的则是通过诸如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过程自我生成的。除此之外,语义记忆还有另一种重要扩展途径——记忆整合,即对两个或多个分离但相关的信息片段整合生成新知识。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和难度都在增加。并且学业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因此,学习者在扩展知识方面选择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对提高学业成绩往往会事半功倍,从而减轻学习者由学习困难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综合以往研究来看,研究者针对学龄及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以及大学生群体从不同影响因素方面对记忆整合展开探讨;关于显性教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大多集中在与隐性教学或其他学习方式的对比。然而,关于记忆整合与显性教学的对比研究寥寥无几。在儿童知识扩展过程中,记忆整合与显性教学的学习效果是否有着显著差异还需进一步探究。此外,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接收到大量相关或无关信息加大了知识扩展的难度。因此,本研究着眼于在教室情境中高低难度条件下通过记忆整合与显性教学扩展知识的学习效果以及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记忆整合+显性教学)能否相辅相成提高学习效果。对习得知识的记忆是检验学习效果指标之一,根据测试记忆的指标,将学习效果从知识扩展的即时测试、延时测试和学习迁移测试(本文中命名为即时效应、延时效应和迁移效应)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对此,本研究采用改良后的分离句式范式,将研究对象定位于小学五年级学生,采用实验法,从以下三个研究展开:研究一以材料难度和学习方式为自变量,探讨学习者在不同难度条件下,记忆整合、显性教学、记忆整合+显性教学三种知识扩展方式的即时效应。研究二以研究一为基础,一周延迟后考察被试在不同难度条件下三种知识扩展方式的延时效应,以此探讨通过记忆整合、显性教学、记忆整合+显性教学扩展知识的保持效应。研究三同样以材料难度和学习方式为自变量,重点考察三种学习方式知识扩展的迁移效应。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记忆整合与显性教学在知识扩展的即时效应、延时效应、迁移效应方面差异均不显著,学习者既可以通过记忆整合也可以采用显性教学扩展知识。第二,五年级学生在不同难度条件下通过记忆整合、显性教学、记忆整合+显性教学均能获取知识、保持知识、迁移知识。记忆整合+显性教学的学习效果最好,显性教学可以提高记忆整合的学习效果,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三,材料难度制约学习者的即时成绩、延时成绩和学习迁移成绩,与高难度学习材料相比,学生在学习内容较简单时学习效果最好。第四,不同难度条件下三种知识扩展的即时成绩与延时成绩、迁移成绩呈正相关,并且即时表现可以预测与之相对应的延时表现和迁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