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芝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一直被人们用来治疗肝病、肾炎、胃溃疡、高血压、关节炎、神经衰弱、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利用深层培养技术,大规模地生产灵芝菌丝体,并从中获取有效成分具有周期短、操作方便、成本低、产量大的特点,已成为当前名贵真菌开发的热点之一。本论文对灵芝菌种选育,深层培养条件及发酵动力学,灵芝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对灵芝多糖的化学结构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 1.采用紫外线对菌株进行了诱变处理,选育到一株突变菌株UV—60S,其菌体产量和胞外粗多糖含量分别比原菌株提高了21.3%和30.6%。 2.研究了碳、氮源,无机盐,生长促进剂等因素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对发酵条件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为: 葡萄糖5%、玉米浆0.3%、豆饼粉1.0%、糖蜜0.6%、KH2PO4·3H2O 0.15%、MgSO4·7H2O 0.075%、三十烷醇1ppm。 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种龄72-96hr、接种量5%、装液量50ml、摇床转速150r/min、温度28℃、初始PH 5.5-6.0。 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温度28℃、搅拌转速150—200r/min、装液量3升、通风量3—5升/分钟、初始PH 5.5。 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菌丝体千重可达15.1g/L,胞外粗多糖含量达760mg/L,分别比工艺优化前提高了15.3%和18.8%。 3.根据灵芝菌丝体发酵过程的代谢特征,经研究建立了基于逻辑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的动力学模型: dx/dt=μmX(1-X/Xm),(t≥48hr) dp/dt=m1X+m2(dx/dt) -ds/dt=b1X+b2(dx/dt)+b3(dp/dt)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验值之间的平均相对偏差小于10%,较好地描述了菌体生长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