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病证结合模式下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特点,揭示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探索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严重程度以及量化诊断标准,规范证候的量化研究。方法功能性便秘的诊断采用“病证结合”模式,以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功能性便秘(C3)为“病”的诊断标准,“证候”的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的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传输型便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首先,借用功能性便秘症状严重度量表(CCS量表)对中医证候严重度进行评估;其次,在前期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结合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的症状群,建立证候四诊调查量表。将症候群中能够分级的症状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4级。分级从症状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性质、程度及与外界刺激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量化。症状无记为0分,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3分。舌象和脉象以出现或不出现分别及0、1分。采用专病门诊序贯法收集30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首诊治则与方药结合患者复诊疗效情况进一步判断评估证候类型,以患者用药后疗效评估做为最终辨证分类。将临床调查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算各中医证候CCS平均积分,积分组间进行均数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判断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严重度。对证候的症状群采用判别分析中的逐步判别分析,以筛选对区分证候有显著贡献的变量。根据筛选的变量,建立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的线性判别函数。分别使用逐一回代法和刀切法,进行回代判别,对所建立判别函数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函数模型建立后,按上述诊断标准再采集80例病例,代入函数模型,判别函数模型的稳定性。结果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肾阳虚为主,占半数以上,其后依次为肝脾不调证,肺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肠胃积热证。功能性便秘各证候积分大小依次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肝脾不调>肠胃积热。对所建立证候的量化诊断模型,进行数据回代判别,使用逐一回代法和刀切法,判率总吻合率分别为96.6%、95.3%。结论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严重度与病症状严重度相关,通过量化评估可以反映中医理论对证候严重度认识的客观性;所建立的中医证型判别函数与临床诊断吻合良好,可提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