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作家:对吉卜林的误解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德亚德·吉卜林是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他曾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如今,除了他的儿童作品依然广受欢迎外,他的盛名似乎己剥落殆尽。导致吉卜林声誉衰落的原因主要在于评论家们对他的“帝国主义作家”这一定位使他被逐出主流作家之列。其中,萨伊德在他的两部著作《东方学》和《文化与帝国主义》中对吉卜林的定位更加固了他的“帝国主义作家”这一称号。然而,评论家们的这一定位却不无偏颇。吉卜林在其长篇小说《基姆》和一些短篇故事中所体现的思想足以反驳这一定位。 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介绍了吉卜林作品受欢迎以及后来渐被冷落的原因。借助“帝国主义”的概念,并结合吉卜林所处的历史环境,指出“帝国主义作家”是对吉卜林的误解。 第二章简要阐释了萨伊德在《东方学》和《文化与帝国主义》中对东方主义的二元对立与帝国主义之间,以及文化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所作的分析。萨伊德对《基姆》的分析也在该章作了说明。 第三章借助对《基姆》的文本分析,主要依据作品中体现的消除种族差别思想,对东方人的非程式化描写,以及对白人的讽刺及批评,反驳了萨伊德对吉卜林的“帝国主义作家”这一定位。 第四章通过分析吉卜林短篇小说中频繁出现的两个主题,即反对将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强加于印度人民,以及对在印度寻求利益和权利的白人的尖刻批评,进一步反驳“帝国主义作家吉卜林”这一定位。 该论文主要借助萨伊德的东方学理论,反驳他对吉卜林的定位。希望借此能澄清对吉卜林的误解从而还他公正。
其他文献
诺曼·梅勒是一位风靡文坛的伟大作家,在当代文学领域享有盛名,他的很多作品对美国文坛甚至整个世界文坛都具有很大的影响。1984年,经过六年的观察与准备,结合梅勒在二战战场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
本文试图考察美国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里中美员工之间的交际模式差异,尤其是本土化对美国员工的交流模式产生的影响。在对跨文化交际模式做了文献回顾之后,本文依据不确定性避免
新课程改革让当前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核心素养及生本课堂的构建中.对于初中生而言,核心素养是必须完成的学习目标.在核心素养下,合理构建生本课堂会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