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德亚德·吉卜林是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他曾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如今,除了他的儿童作品依然广受欢迎外,他的盛名似乎己剥落殆尽。导致吉卜林声誉衰落的原因主要在于评论家们对他的“帝国主义作家”这一定位使他被逐出主流作家之列。其中,萨伊德在他的两部著作《东方学》和《文化与帝国主义》中对吉卜林的定位更加固了他的“帝国主义作家”这一称号。然而,评论家们的这一定位却不无偏颇。吉卜林在其长篇小说《基姆》和一些短篇故事中所体现的思想足以反驳这一定位。 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介绍了吉卜林作品受欢迎以及后来渐被冷落的原因。借助“帝国主义”的概念,并结合吉卜林所处的历史环境,指出“帝国主义作家”是对吉卜林的误解。 第二章简要阐释了萨伊德在《东方学》和《文化与帝国主义》中对东方主义的二元对立与帝国主义之间,以及文化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所作的分析。萨伊德对《基姆》的分析也在该章作了说明。 第三章借助对《基姆》的文本分析,主要依据作品中体现的消除种族差别思想,对东方人的非程式化描写,以及对白人的讽刺及批评,反驳了萨伊德对吉卜林的“帝国主义作家”这一定位。 第四章通过分析吉卜林短篇小说中频繁出现的两个主题,即反对将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强加于印度人民,以及对在印度寻求利益和权利的白人的尖刻批评,进一步反驳“帝国主义作家吉卜林”这一定位。 该论文主要借助萨伊德的东方学理论,反驳他对吉卜林的定位。希望借此能澄清对吉卜林的误解从而还他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