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坦布苏病毒感染(TMUV infection)是2010年我国新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TMU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群。TMUV可感染危害多个品种的鸭,主要造成5-15日龄的雏鸭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和神经症状,死淘率可达5%-10%,育成鸭感染后临床症状轻微,死亡率较低,产蛋鸭的产蛋率大幅下降,产蛋率从90%降至10%以下,该病的发生给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免疫预防是防控TMUV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分离到的TMUV SDS株进行传代致弱,利用致弱毒株SDS-70株对雏鸭进行免疫,对其免疫保护效果进行了评价。本研究对从山东省某种鸭场分离的一株TMUV,采用SPF鸭胚和SPF鸡胚进行交替传代成功致弱该毒株。对获得的不同代次的传代病毒进行致弱效果分析,对不同代次的弱毒株进行免疫效果比对,结果显示SDS-70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对筛选到的SDS-70传代毒株进行免疫效力的评价。7日龄樱桃谷鸭(无TMUV母源抗体),每只腿肌注射102.46EID50的SDS-70的弱毒疫苗,20日龄进行第2次免疫,在2免后一周,利用同源强毒SDS-10对免疫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攻毒,攻毒剂量为1mL(102.9ELD50)。免疫后,观察各组精神状态并记录;定期采血检测抗体水平;定期采集免疫组与同居感染组的泄殖腔棉试子,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排毒情况的检测;定期剖杀,采集各组织器官进行带毒情况检测与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免疫组和对照组均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无发病和死亡情况。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脾脏出现出血,后期出血减轻,心肌出现轻微水肿现象,其余各组织器官均无明显的病理学损伤,结果表明SDS-70对雏鸭无致病性,免疫性和安全性良好。攻毒试验结果显示SDS-70免疫过的樱桃谷鸭对强毒SDS-10的攻击具有100%的临床保护力。对SDS-70弱毒疫苗进行纯净性检测,包括支原体、细菌和外源病毒的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该弱毒疫苗纯净。将SDS-70在鸭体内连续传代5次,各代次的试验鸭均无临床症状,精神良好,剖检内脏组织器官无病理变化,收集各个代次的病料进行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表明SDS-70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体内传代后毒力无返强情况。对20、40、60、80和100代次的传代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与SDS原始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相比较,结果20、40、60、80和100代5个代次的传代病毒株共出现了33碱基突变,包括18个导致氨基酸发生变化的位点和15个中性突变点。对E蛋白氨基酸序列上的N-连接的潜在糖基化位点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在SDS-80代次时在E基因上出现了一个糖基化位点的缺失,根据氨基酸变化分析可知,该糖基化位点的缺失是由于E蛋白154位上N变为H,改变了糖基化位点的固有结构,导致该位点消失。据此推测病毒毒力的改变可能是碱基的突变所导致的。综上所述,SDS-70弱毒疫苗株对樱桃谷鸭安全性、纯净性与免疫效力较好,并且毒力稳定,可以作为TMUV弱毒疫苗候选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