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板装配式钢结构火灾下的热力耦合响应分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xi2xjp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箱板钢结构是一种基于船舶上层建筑概念提出的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是由无外框约束的加劲钢板装配而成的箱式结构,板上有竖向交错布置的L型、T型加劲肋。该结构的加劲钢板墙能同时承担水平及竖向荷载,是区别于其他结构的主要特征。因为该结构为纯钢结构体系,耐火性能较差,因此亟需对其在火灾作用下的受力机理、破坏模式和耐火时间等抗火性能进行研究,建立经济合理的抗火设计方法,为箱板式钢结构抗火设计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火灾下钢结构力学行为的相关文献,对高温材料特性、空间温度场、钢构件升温计算方法、钢结构抗火性能研究做了系统的归纳,比较分析了各国规范中钢材高温材性的关键参数取值,确定了后续传热分析和力学分析的有效计算参数,其中,热物理属性密度、热膨胀均取常数,比热容和热传导系数使用欧洲规范EUROCODE3中随温度变化的公式,力学性能中,泊松比取常数,屈服强度,弹性模量都按我国规范《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 51249-2017)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应力—应变关系使用EUROCODE3中提出的不考虑强化的光滑曲线材料模型为计算模型;2、建立了一层和三层的箱板式钢结构火灾动力学模型,以火源位置变化为参数开展了七种火灾场景数值模拟,并在每层不同分区内布置温度测点,采集获得温度场的空间时间分布数据,研究了箱板装配式钢结构室内空气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以及火源位置对空气温度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空气温度场具有明显的的分层性和区域性,单层结构同一高度处,火源所在位置区域温度最高,工况1、2火源位置分区最高温度达1000℃以上,工况3在800℃左右,其余分区则在600℃以下,并且出现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趋势;三层结构,火源所在楼层温度最高,火源所在分区的升温速度乎呈垂直趋势,最高温度达1000℃以上,其余分区温度较低,在200℃以下,顶层的温度时间曲线较为缓和,楼梯口C区空气温度较高,在300℃~400℃左右,楼板处温度则都在100℃,当火源位于二层时,底层温度较低且分布均匀,平均温度在20℃;3、构建了箱板装配式钢结构的火灾瞬态热分析模型,计算得到了七种火灾场景下的构件及整体结构温度场的时间历程数据,经分析可得,单层箱板式结构室内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三层结构火源位置楼层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火源外的其他楼层则温度较低且分布更均匀,两者结构温度场与空气温度场呈现相似的规律;4、建立了箱板装配式钢结构的热力耦合分析模型,得到了整体结构在火灾下的热力学响应,对关键构件和关键测点进行力学响应分析,结合箱板式钢结构的结构特点,探明了箱板装配式整体结构在火灾下的破坏模式,并得到了七种火灾场景下的耐火极限。研究表明:对于一层结构,火源位置是影响其耐火极限的主要原因,火源位于中心时,板的中面屈服后产生薄膜应力可提供屈曲后强度,有效提升了耐火时间,火源位于墙板附近时,结构因受力不均,应力重分布后墙板承受过大的应力,导致耐火时间大大降低;对于三层结构,火源位于结构底层时耐火时间会缩短,火源位于中心位置时也会更早达到耐火极限。各工况耐火时间达到了1000s以上,各方向最大位移处无明显突变,据此体现出箱板装配式钢结构刚度大、延性好,具有优良的耐火性能、科学的受力体系和优越的整体性能。
其他文献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因能有效抵抗多径效应而应用广泛,其中接收设备准确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首先,本文研究陆上无线通信系统,围绕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理论和多径信道稀疏性,对两种重构算法做改进;其次,
轨道车辆液压减振系统作为核心悬挂元件,其特征参数将对车辆运行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动力学性能恶化一般都与轮轨接触状态和悬挂参数不匹配有关,不同激励频率下应选取不同悬挂参数才能满足列车平稳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而目前轨道车辆悬挂系统大多为被动式,减振器和串联橡胶关节一般不具有频变特性。本文从抗蛇行减振器定值刚度无法兼顾列车在不同轮轨接触等效锥度下的横向稳定性这一矛盾出发,提出了一种安装于减振器端部的具有频变
随着选择轨道交通出行乘客的不断增加,地铁车站拥堵现象时有发生,这对车站设计、日常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三线换乘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具有客流量大、客流性质复杂,换乘方式多样的特点。合理的站台宽度设计、设施设备布局以及行车间隔与车站安全、高效地运行密不可分,如何更加科学地规划三线换乘站规模、优化客流和行车组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首先,分析文献观点并结合以往站台宽度计算的研究状况与现状的不同,
斜拉桥的索梁锚固区承受着巨大的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其安全性和耐久性是斜拉桥控制设计的关键点,在施工设计中常作为控制性结构之一。宜宾临港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大跨度公铁平层斜拉桥,公路、铁路布置在同一层桥面,自重荷载大,受力复杂,索梁锚固区采用新型双拉索结构。为确保桥梁的安全,本文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临港桥双拉索索梁锚固构造开展结构行为和模型试验研究,探索斜拉索索梁锚固区的应力分布
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网络不断扩张,它的稳定运行不仅维系着国家经济发展,还事关人民的财产安全。异物侵限是铁路行车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但是传统的安防手段有着诸多局限性。近年来,深度学习展露出巨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应用于铁路场景的行人检测任务中。以SSD作为基础的检测算法,并且为了满足现实应用需求对其进行
近年来,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速,高速俨然成为了轨道交通发展的主题,然而速度的不断提升意味着车辆对轨道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如果能找到办法减轻高速列车自身的重量,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轻因为列车高速化给线路的使用寿命、能源消耗以及制动系统带来的巨大负担,所以实现轻量化是轨道车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轻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弹性模量大等优良特性,可以承受高温、高强度以及腐蚀等恶劣
在“互联网+”发展理念充分渗透的时代背景下,共享经济这一新兴经济模式迅速崛起,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网约车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约车服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网约车服务为乘客提供了更加方便和优质的出行服务,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且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因此受到了
网络RTK技术核心是利用地基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网形成电离层插值模型进行增强。因此,CORS间距设计与区域电离层模型的精度具有直接关系。基于双频观测的CORS系统平均间距设计通常小于80km,这样可以保障电离层模型的内插精度,但是较短的CORS站间距毫无疑问增大了建设成本。随着各大卫星系统的快速发展,各系统的三频信号能够增加观测量,更好的约束双差电离层延迟,使多频CORS间距得以大幅提高,形
在转子混励电机转子上增加励磁线圈能够有效地增强永磁电机的气隙磁场调节能力,增加测温传感器能够防止电机永磁体过温损坏。但是转子励磁线圈和测温传感器均需要外部电源供电,并且其供电需求可能随着电机的工作状态变化而改变。使用滑环为设备供电会引入机械摩擦损耗,使用并联发电机方式供电实现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来满足混励电机转子设备的供电需求,供电系统不仅需要能够为双路负载
列控数据是列控系统的重要基础,列控数据的正确性能够为列车运行保驾护航。列控数据如果配置错误,会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引起难以预估的损失。因此,列控数据在铁路运维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十四五规划提出将铁路建设成为数据铁路的目标,国铁集团也提出建立铁路大数据平台用于铁路数据分析和决策。然而目前国内对车地列控数据校核主要还是以人工分析为主,一般都是通过对数据表的核对或针对运行数据返回的告警信息人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