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员工在下班后依然被工作所扰、持续思考工作的现象——工作反刍越来越普遍,已经引起国外学者的持续关注。现有研究发现,工作反刍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表现形式,会对个体的健康和幸福感产生效价相反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工作反刍的作用后效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于工作反刍出现的前因,当前研究多从压力延续的视角出发,主要将其作为连通消极工作压力与其他结果变量的中介。但实际研究结果仅在消极工作压力-消极工作反刍的路径上获得支持性证据。因此,现有工作反刍前因的相关研究不仅没能分析积极工作反刍出现的原因,也忽视了工作压力的积极层面。在现实职场环境中存在着大量挑战性的工作要求,以往研究显示,挑战性压力的影响较为复杂,兼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这种“双刃剑”效应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能同时影响两种表现形式的工作反刍。但是现有研究对于挑战性压力与两类工作反刍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及其建立连结的途径等问题尚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此外,结合我国反思内省的文化传统及国内职场的工作实际,可以推测出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员工中也会普遍存在工作反刍的现象。然而,我国学者对该现象尚缺乏关注。基于国内外工作反刍的研究现状,本研究依据压力认知激活理论,从压力应对的角度看待工作反刍,深入分析挑战性压力与工作反刍的关系,并为预防消极工作反刍的出现开展相应的干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研究一旨在了解工作反刍现象在我国员工群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首先,通过对124名员工的预研究,确定工作反刍双维结构:情感反刍与问题解决反刍在我国员工群体中的适宜性。然后,对1 109份大样本调查数据进行潜在剖面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反刍在我国员工群体中有非常高的发生率(96%),显著高于西方国家员工的工作反刍人数百分比。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同时体验到中等水平的情感反刍与问题解决反刍的员工比例,也显著高于西方员工。本研究中有10.4%的员工为两类工作反刍双高水平体验者,但国外相关研究中,未发现员工中存在此种工作反刍表现。这些说明,相较于西方员工,我国员工下班后依然反刍工作的现象更为普遍。此外,我国员工工作反刍的具体表现形式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性也存在着异于西方员工的独特之处。2.研究二旨在系统了解挑战性压力与工作反刍的关系。将横断、纵向数据结合起来,分析挑战性压力量的大小与稳定性对两类工作反刍的作用。子研究2.1对1109份数据进行挑战性压力对两类工作反刍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横断水平上,挑战性压力显著正向预测两类工作反刍。子研究2.2对两时点重复测量的605份数据进行二次响应面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跨越两时点稳定水平下,挑战性压力能显著正向预测两类工作反刍;当挑战性压力在跨越4星期的前后增大或减少时,情感反刍会增加,问题解决反刍会减少。研究二的结果表明,不仅挑战性压力量的大小会影响工作反刍,其不可预测的跨时间变化也会影响工作反刍。3.研究三旨在探究挑战性压力与两种形式的工作反刍建立连结的内在机制以及边界条件。从研究二可知,单时点横断水平与两时点稳定水平下,挑战性压力均与两类工作反刍显著正相关。研究一的潜在剖面分析也发现,一段时间内交替体验到两类工作反刍的员工占有很大的人数比例。那么工作中的挑战是如何与两类反刍建立连结的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研究三依据压力认知激活理论,将日测量数据、跨层数据结合起来,从个体内和个体间两个水平检验中介机制模型的合理性。子研究3.1采用日志法对112名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连续5个工作日的调查。结果发现:当天工作中的挑战性压力能通过消极反应结果预期的部分中介作用引起下班后的情感反刍,通过积极反应结果预期的完全中介作用引起问题解决反刍。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员工,能在面对当天工作中的挑战性压力后产生较少的情感反刍。子研究3.2通过对51个团队的407名员工进行跨层调查发现:在个体间水平上,挑战性压力通过消极反应结果预期的部分中介作用引起情感反刍,通过积极反应结果预期的部分中介作用减少问题解决反刍。学习型组织文化显著调节挑战性压力与消极反应结果预期间的关系,调节挑战性压力与情感反刍间的关系。即在学习型文化水平高的组织中,员工在面对挑战性工作压力时较少产生消极反应结果预期与情感反刍。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四旨在通过提升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实现帮助员工预防产生情感反刍的目的。采用准实验设计的方式,在“表达性写作”范式的基础上发展出“表达性写作分享阅读”干预法,对72名员工进行为期4天的干预研究。结果发现:干预组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显著提升,自我效能感对挑战性压力与情感反刍关系的调节量由前测的不显著变为后测的显著,情感反刍水平显著下降,问题解决反刍显著增加。本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本研究通过对大样本横断数据的潜在剖面分析,获得了关于我国员工工作反刍现状的较全面的分析,明确了该现象在我国员工群体中具有独特的本土化特征,分析出一段时间内员工既能多次产生情感反刍又能产生问题解决反刍的现象的普遍性。其次,通过后续研究证实无论在个体内还是个体间水平上,挑战性压力均能显著正向预测两类工作反刍。这促进了学界对工作反刍产生原因的了解,拓展了现有研究聚焦于消极工作压力与消极工作反刍关系的片面研究视角。再次,本研究依据压力认知激活模型,分析出个体对压力反应结果的预期在挑战性压力与工作反刍间的中介作用。首次解答了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性压力,员工为何会产生两种形式的工作反刍的问题。同时,分析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型组织文化在缓解挑战性压力与情感反刍的关系间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为员工在面对挑战性压力后减少产生消极工作反刍提供了组织及个人的干预途径,进而避免工作中的挑战对个体工作生活产生的一系列负性影响。最后,本研究发展的积极体验“表达性写作分享阅读”干预方案,为我国各行业员工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高效的预防消极工作反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