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花卉意象再现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ha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人类语言学家帕尔默将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即博厄斯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和会话民俗学与认知语言学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解释语言现象的理论,即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最关注的核心概念之一,即为意象。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就是关于意象的语言学。帕尔默所阐述的意象不仅是展现在人类脑海中的具体形象,也包括人类通过各种感官的体验所得到的意象,帕尔默强调社会文化和个人体验在意象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意象的根基在于人类经验的获得。花卉文化在中国古文化中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对于花意象的英译不仅涉及到对中国文化的形象再现,也会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出发,从意象的视角对中国古代诗歌中花卉意象的翻译进行研究,探讨译者如何将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花意象进行语言与文化的双重传递,从而为今后的意象翻译活动起到些许启示性作用。
其他文献
<正> 慢性乙型肝炎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等特点,部分病人还可进一步演变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对乙型肝炎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很多人把
“僵化”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1972)提出的中介语理论中,用以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按照Selinker的观点,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个连续体,
随着我国对外学术交流的不断发展,提高学术文章的写作水平变得十分重要。摘要是对学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出版单位或者检索机构都要求附有英文摘要,它已
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结合当前日新月异的照明技术以及现代城市环境下的造园手法对这类空间的自我表现和在整个城市灯光环境中的定位做详细的探讨。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