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大多数都恶性程度较低,但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十五种病理亚型,并非每一种病理亚型的恶性程度均相似,也并非每一种病理亚型都被大家熟悉。本文分析文献报道较少的两种罕见病理亚型:柱状亚型(columnar cell variant,CCV)和包膜亚型(encapsulated variant,ECV)。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探究两种病理亚型的临床特点,寻找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1)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柱状亚型和包膜亚型的临床和病理特点;2)探讨与两种病理亚型生存率相关的风险因素;3)探讨与柱状亚型局部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由三部分组成。1.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1988-2013年))筛选出40329例数据,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柱状亚型、包膜亚型与经典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点。2.利用大数据,行单、多因素及调整后的Cox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种病理亚型与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之间的生存差异3.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与柱状亚型和包膜亚型的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1.我们的数据中含有柱状亚型患者765名,包膜亚型患者529名,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患者39035名。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亚型相比,包膜亚型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P=0.765)、疾病相关生存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P=0.9291)相近,年龄(P=0.3433)、性别(P=0.9243)、远处转移率(P=0.3054)比例无明显差别;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亚型相比,包膜亚型在肿瘤直径>20 mm(P<0.0001)比例、甲状腺手术方式(P=0.0031)、术中切除淋巴结数目(P<0.0001)、甲状腺膜外侵犯(P<0.0001)、局部淋巴结转移(P<0.0001)等临床特征有明显差异。另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相比,柱状亚型的直径中位数较大(26.40mm vs 17.82mm,p<0.0001),且年龄>65岁(23.5%vs.11.84%,p<0.0001)患者比例更高、男性(25.88%vs.22.51%,p=0.0272)的患病率有所增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亚型相比,柱状亚型的侵袭性特征甲状腺膜外侵犯(P<0.0001)、多灶(P<0.0001)、术中切除淋巴结数目(P<0.0001)、局部淋巴结转移(P<0.0001)及远处转移(P<0.0001)的比例更高。2.1988-2013年之间搜集数据筛选出40329名患者,柱状亚型患者765名,包膜亚型患者529名,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患者39035名。经典亚型与包膜亚型的10年总生存率(97.14%vs.96.22%,P=0.739)、10年疾病相关生存率之比(99.08%vs.98.87%,P=0.944)相近;与经典亚型相比,柱状亚型的10年总生存率(97.14%vs.89.15%,P<0.0001),10年疾病相关生存率(99.08%vs.93.07%,P<0.0001)更低。甲状腺乳头状癌柱状亚型中,与10年疾病相关生存率相关的危险因素有远处转移(HR 5.125,P<0.0001)、淋巴结转移(HR2.152,P=0.032),外放射治疗(HR 3.772,P=0.020)、患者年龄≥45岁(P=0.018)和患者年龄≥65岁(P=0.002)。3.1988-2013年之间搜集数据筛选40329名患者,其中柱状亚型患者765名,包膜亚型患者529名,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患者39035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柱状亚型经过多因素Logstic分析后,与远处转移相关的风险因素仅有年龄≥65岁(OR 5.609[1.568–20.066]P=0.0080);但与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风险因素有女性(OR 0.341[0.234-0.496]P<0.0001)、甲状腺包膜外侵犯(OR 2.453[1.368-4.397]P=0.0026)、多灶(OR2.168[1.318-3.569]P=0.0023)、肿瘤直径为20mm-40 mm(OR 1.851-2.928 P=0.0086)、肿瘤直径>40mm(OR 2.928-2.928 P=0.023)。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包膜亚型与经典亚型的预后相似,术后生存率高,但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柱状亚型预后较差,需要早期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