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西方动画的大量引入,人们发现动画远非传统上的儿童娱乐电影,不同年龄的人皆会从中获得启示。中国公司大量投资动画产业,希望能让中国动画走向世界,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数字信息时代,非语言模态经常用来传递信息,动画短片也经常以多模态的方式呈现,其中包括视觉模态和声音模态,各模态相互合作表达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通过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和比较中外优秀动画短片的互动意义,有助于读者从全新的角度欣赏动画短片,同时在了解意义构成差异的基础上,促进中国动画的进步与发展。本文以五部中国优秀原创动画短片和五部奥斯卡获奖及提名作品为语料,旨在分析比较中外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互动意义构成的差异,以及各模态间的关系。本文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将各动画短片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切分,从而统计和比较声音模态与听觉模态的互动意义构成,然后利用定性的方法详细阐述并分析差异。最后探讨中外动画短片中各模态间的关系,即各模态如何协作构成整体语篇意义。研究发现:(1)在视觉模态上,中国动画短片更多地利用“索取”图像和特写镜头来吸引观众的目光,而西方动画短片融合了更多的俯视和仰视镜头,从而让读者更全方面的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中国的动画短片更注重真实性,画面采用较高情态,而西方动画短片更注重利用颜色的象征意义,虽然冷色调和单色调降低图像的真实性,但更能激发观众的兴趣。(2)在声音模态上,中西动画短片皆采用音域和乐器的变化传递人物感情,促进故事情节发展,但中国动画短片的音域变化较西方动画短片小,乐器也较为单一,在情感传递方面比较弱。然而,西方动画短片在声音上体现更高情态,即真实性更高,这与画面的低情态形成对比,这种反差也有利于吸引观众的兴趣,并使得短片更具吸引力和人性化。(3)在动画短片中,声音模态与视觉模态只有互补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其中,言语模态与视觉模态多数情况下属于非强化关系,而其他声音模态(如环境音、音乐等)与视觉模态则呈现强化关系。说明情节与视听模态间不可分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