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相对于政府更具有私益性,相对于市场更具有公益性的农村自组织,社区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主体的新选择。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研究不仅关系着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关系着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愿景。如何挖掘社区的内在优势,建构农村社区环境治理的组织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从公共管理学视角对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问题进行研究。我国目前的农村环境治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政府主导,另一种是市场自决,但是政府主导面临着高成本低效率的难题,而市场自决又存在环境问题无法界定产权的难题。本文从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状况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指出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社区作为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主体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即随着农民阶层理性的增强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功能的凸显,加上农村社区本身拥有丰厚的社会资本和高性价比,在环境治理中有利于农民环境意识的培育,有利于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其独有的地方性知识也具有独特作用。最终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村社区为载体,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重构社会资本,统一规划,协调行动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社区作为最基础的社会组织,具有促进农村环境治理的有利条件,具有市场和政府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社区提高到农村环境治理的基础性地位更有利于社区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不足,实现农村环境治理的目标,回归环境治理的民间本质,进而实现农村环境治理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