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七年”工业叙事小说是指1949年至1966年间立足于工业视角、反映工业生活的小说作品,其作家队伍包括转型的专业作家和后起的工人作家两部分,前者的代表作品有草明的《乘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年”工业叙事小说是指1949年至1966年间立足于工业视角、反映工业生活的小说作品,其作家队伍包括转型的专业作家和后起的工人作家两部分,前者的代表作品有草明的《乘风破浪》,艾芜的《百炼成钢》,周立波的《铁水奔流》等,后者主要代表作家为胡万春、唐克新、费礼文、万国儒等人。工业作家群体的不断壮大,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不断拓进,共同构成了“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的整体景观。本文从主流意识的召唤、工业叙事的伦理书写、工人形象谱系构建、工业叙事的局限及其原因等方面探讨“十七年”工业叙事。第一章分析“十七年”工业叙事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文学语境,建国初国家工业化的伟大进程和主流话语对工农兵文艺的提倡为它提供了发展动力。第二章建立包括工人形象、工人干部形象、工人家属形象在内的“十七年”工业叙事人物谱系,他们分属于先进、正面和反动、落后两个阵营,歌颂先进、教育落后、批判反动是人物谱写的主要方法。第三章论述“十七年”工业叙事为阶级集体服务的伦理书写,主人翁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劳动热情成为时代主流,私人生活和个体情感让位于阶级伦理和工业逻辑。第四章探究“十七年”工业叙事的成就与局限及其原因,它的主要成就为开拓工业叙事新题材、塑造工业战线新人形象,但同时又存在主题集中化、人物浅表化、情节模式化、艺术手法单一化等局限。“十七年”工业叙事小说的不足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十七年”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的诉求、工业小说作家自觉顺应政治语境、工业题材文学的自身局限等。“十七年”工业叙事小说的得失成败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对它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剖析“十七年”文化语境,最大可能回到“十七年”工业文学的现场,全面审视和观照广大劳动者的心路历程,为新时期的工业文学创作提供可鉴经验。
其他文献
初唐、中晚唐、唐末的宋之问、韩愈、李德裕、韩偓等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文士均有贬谪的遭遇.在贬途中,他们不容迟留,日夜兼程,翻山越岭,历尽艰难,过着极为苦楚的生活.在这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肝癌是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患者生存时间短,未经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生存期只有0.7-3个月。而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Carcinoma,SHCC)患者的
高职院校的奖助制度上有其自己的特点。近年来,在奖助评定和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加凸显出来。高职院校奖助学评定工作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涉及学校、也同时涉及社
背景和目的:肿瘤细胞能通过各种机制召集多种免疫抑制细胞。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就是这些免疫抑制细胞中的一种,并成为肿瘤诱导的免疫耐受的研究热点。MDSCs由未成熟的
核苷多磷酸类化合物是一大类重要的天然生物分子。其中,核苷二磷酸胆碱是生物体内合成磷脂酰胆碱的重要前体;双核苷多磷酸是生物体内嘌呤能受体的拮抗剂/激动剂并参与细胞内
目的:Notch1及其配体JAG1基因甲基化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Notch1和JAG1基因甲基化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种族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
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常见的机会致病菌。目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尤其是耐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病例逐年增多,一旦出现该类细菌的感染,患者多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本文拟就
血管性痴呆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机制尚不很明确,有效治疗手段缺乏,因此发病机制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分析贵州大学车辆配送的问题,给出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应用蚁群算法的原理来实现该规划方案,结果表明蚁群算法给出了一个可行、可靠的规划线路。
目的:探讨血CA125测定对子宫肌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55例子宫肌腺病(其中16例术后1周复测)、20例子宫肌瘤和20例正常妇女血CA125水平进行测定。结果:3者CA125均值M(Ql~Qu)分别为102.1(56.3~182.1)kU/L、34.6(33.7~43.8)kU/L和33.1(32.7~33.8)kU/L,3者间相互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