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汉语里的“们”和“者”进行讨论:从共时平面来看,“们”的用法可以从构成词语的词性及意义和“们”构成的音节来分析,“者”的用法可以从它的构成形式、表示的意义和它构成的音节来归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汉语中“们”和“者”的使用特点:位置固定、具有类义性、能标记词性、结构紧密、不存在语音弱化。从历时的角度来看,“们”字最早在南宋时期借为表复数的词尾,“们”字还有更早的形式“门”、“懑”、“满”、“瞒”,通行于北宋时期,金元白话中还有用“每”字表示复数词尾的,“们”和“每”不是前后相继的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它们都是假借为表示复数词尾的字,用来记录口语中表示复数的词“m-”,有鼻韵的方言中,宋代用“懑”、“满”、“瞒”及“门”、“们”记录,明代以后只留“们”字;没有鼻韵的方言里,唐代用“弭”字记录,金元白话用“每”字记录。这种并存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明代,明代以后“们”字取代“每”字流行至今。“者”字从早期《诗经》中的“形·名”结构的连接中项和构成“者”字结构这样两种基本的语法功能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之”取代“形·名”结构连接中项的用法之后,它的主要语法功能就是构成汉语的附加式句法结构,这种用法日趋复杂。虽然中间发展有假借为近指代词“这”和动态助词“着”,但时间不长。发展到现代汉语,“者”字退出了句法领域而在词法领域继续保留着它的语法功能。“们”和“者”的历时演变呈现出汉语词缀演化的一般规律:一是词缀往往经历了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们”由表示实在意义的实词假借为表示复数意义的词尾,意义比较虚,而“者”本身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就比较虚,这一虚灵的语法意义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二是“们”和“者”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特点如位置固定、能标记词性、结构紧密等都和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特点一致。三是加缀是丰富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们”和“者”共时平面的用法和历时的演变情况,给它们作如下定性:“们”定性为词缀“们”,包括“人称代词+们”和“普通指人名词+们”中的“们”和助词“们”,主要指“词组+们”中的们。“者”定性为词缀和助词两类,词缀“者”主要指意义和用法都已凝固的“或者”、“再者”等及“X者”中的“X”如果仅是一个语素这两种情况;助词“者”指“X者”中的“X”是词或短语时。根据“们”和“者”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构成形式、表示的意义、用法特征和历时平面的起源、演化特征等,来探讨“们”和“者”的关系,总结归纳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为它们的相同点表现在:二者都可以和单音节组合,也可以和双音节组合,还可以和三音节甚至三音节以上的音节组合;二者都可以结合其他词缀构成新的派生词,它们都有词缀的用法,也有非词缀的用法;二者都经历了由实词到虚词、由虚词到意义更空灵的虚语素发展的历程;二者都有词缀和助词两种属性。而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构成词语的性质及结构不同,各自表达的类属意义不同,它们的来源及其演变情况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