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输电线路,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铁路供电段需要对接触网展开日常巡视和停电检修作业。挂接地线操作是保障接触网停电检修作业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挂接地线作业信息主要依靠人工传递,自动化程度不高。现有的接地线监测装置可以自动获取接地线的状态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并通过4G移动网络发送至调度中心,但是这种工作流程忽略了现场工作领导人实时了解接地线信息的需求,并且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输电线路,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铁路供电段需要对接触网展开日常巡视和停电检修作业。挂接地线操作是保障接触网停电检修作业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挂接地线作业信息主要依靠人工传递,自动化程度不高。现有的接地线监测装置可以自动获取接地线的状态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并通过4G移动网络发送至调度中心,但是这种工作流程忽略了现场工作领导人实时了解接地线信息的需求,并且每台监测装置均需要依托于运营商提供的数据卡才可以连接网络,不仅增加了额外上网费用,而且数据卡的数量较多,不便于管理,在山区、隧道内还会有网络覆盖盲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组网通信的接地线管控技术方案,研制了一款用于收集地线监测装置信息的智能手持终端。首先根据接触网停电检修作业的特点,对手持终端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并构思其软硬件总体设计方案。其次对手持终端的硬件进行了选型分析和电路设计,搭建了以STM32F429IGT6微处理器为主控单元,以射频识别单元、人机交互单元、图像采集单元以及LoRa自组网和4G网络通信单元作为外围电路的硬件平台。再次针对软件设计部分,裁剪并移植了 uC/OS-Ⅲ实时操作系统和emwin图形界面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层次化软件设计,编写了工作票申请、射频识别、二维码解析、数据交互、图像采集等任务程序以及开发了人机交互界面,使得工作领导人能实时查看接地线状态信息,并且可通过射频识别单元采集射频卡信息,快速认证并确定工作人员的使用权限,确保了接地线作业安防管控的可靠性,而且能够对现场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拍照记录方便后续查询。最后对制作出的手持终端样机进行实验验证,测试其各模块的各项性能。经过测试表明,该手持终端操作简单,功能丰富,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工作流程的便捷性;可通过自组网方式与多组接地线监测装置远距离连接,同时收集多组接地线装置发来的信息,提高了停电检修工作中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在岩溶区修建隧道常会面临突涌水等地质灾害,尤其是修建浅埋穿河隧道,极具挑战性。由于隧址区存在断层破碎带、岩体风化程度高、节理裂隙发育等,河水入侵隧道造成突涌水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因此,首先从宏观方面评估突涌水灾害风险等级,研发隧道(洞)施工前期突涌水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系统,最后对于输出的高风险洞段,模拟其突涌水过程,综合确定危险性等级。本文首先从宏观风险评价方面,根据岩溶区浅埋穿河隧道的地质条件及隧
为解决在交汇河道因支流汇入对主流堤岸及航道通航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采取在交汇口下游支流对岸侧建立丁坝的方式,改变水流交汇区原有的水流结构从而达到治理河道的效果。在对物理水槽实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基于三维k-ε紊流模型、VOF法自由液面捕捉技术、PISO压力速度耦合算法建立了关于研究丁坝对水流交汇区影响的数值模型。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丁坝布置位置,不同河宽缩窄率(丁坝长度与主槽宽度之比)及主支流
在我国近10万座已建水库大坝中,大量工程处于不同程度的病险工作状态,其中土石坝所占比例最大。采用健康诊断方法定量评估土石坝健康状况,能够对影响土石坝安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有效准确的辨识,及时诊断土石坝的病险程度,确保大坝长效安全运行。土石坝健康诊断信息类型多样、诊断过程复杂,健康诊断方法是实现土石坝健康诊断信息融合与安全性态分析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综合利用数值计算、安全监测、检查巡查、试验检
在水利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安全监测在水工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运行期间都必不可少。只有在掌握了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以后,才能了解其真实的运行状态,确保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对大型水工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并且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就尤为重要。通过国内外学者多年来的不断研究与不懈努力,有关大坝安全监测方向的理论模型以及计算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为大坝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但是客观来看,在某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水工建筑物,高水化热造成内外温差加大,继而会出现温度应力,温度应力过高会导致建筑物产生裂缝,而温度裂缝又严重影响着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目前,研究大体积水工建筑物的温控防裂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往往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由于粉煤灰水化基本不放热,所以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也会大大降低,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
径流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综合作用下会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开展变化环境下水循环驱动机制相关研究,定量区分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对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脆弱,存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研究该区域变化环境下对流域径流的驱动分析是探究区域水循环机理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多年、年和季多个时间尺度进行分析研究,基于
目前注浆技术在治理隧道、隧洞突水以及处理大坝坝体、坝基渗漏等工程中应用广泛,浆液在封堵裂隙的同时也能加固周围岩体从而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但由于注浆施工具有独特的不可见性,因此针对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规律和封堵机理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基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搭建室内动水注浆试验平台,研究了浆液基于倾斜光滑裂隙和倾斜粗糙裂隙在动态水流中的扩散规律,并且根据试验所得浆液扩散图像、动水流量、浆液覆盖率
土石坝坝料级配为研究土石坝性能的基本参数,其合理性对坝体质量控制意义重大。当前,工程实践中的级配检测主要采用筛分法,通过随机取样与人工筛分计算级配数据,方法较为耗时且结果代表性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技术已在各领域中广泛使用,为级配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针对土石料图像,传统图像识别算法采用数学与拓扑学等方法对像素灰度值进行处理,其理论成熟但精度难以满足需求。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算法通过神经网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大坝安全监测的任务也日益加重。变形值作为反映重力坝安全状态的综合变量,是评判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对坝体变形值进行监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坝体变形规律、预测坝体变形趋势,对重力坝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坝运行中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且监测周期较长,从数据采集到数据传输再到数据存储的过程中,如仪器损坏、网络中断均会导致数据缺失。由于目前的数据分析方法及程序均基于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