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失语症(Aphasia)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目前针对脑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临床主要倾向于综合治疗方案为主。在常规内科基础治疗上的针刺加语言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后失语症治疗的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对其疗效机制缺乏客观的可视化证据。神经语言学量表在诊断、分级、分类、指导治疗和评价失语症临床疗效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语言作为人类独有的复杂认知心理活动,仅依靠神经语言学量表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脑结构和功能影像学为研究者提供了体外观察脑组织形状、体积、密度、结构完整性、代谢变化和分析认知功能活动的重要手段。以往的研究多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分析手段,存在主观性强、研究部位局限、无法提取细微结构变化以及无法进行横向比较等局限性。功能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高空间分辨率、活体无创的特点,可准确、直观地观察到结构生理、病理变化部位和特点。其中,脑弥散张力成像(Diffusion Tensor Irmaging,DTI)不仅对病灶的演变可提供多参数的定量分析,并通过追踪纤维束重建三维成像,可客观呈现出脑损伤后病灶远端神经纤维束走向的动态改变、完整性,及病灶与纤维束的关系,为全面评价脑损伤后结构与功能变化提供了客观化、可视化依据。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是针对脑结构磁共振成像的分析技术,具有良好的全面性、自动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可以发现常规影像检查无法显示的灰、白质密度的异常,全面评价患者脑组织结构形态的变化。而基于白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分析特定白质纤维束的变化提供了便利,二者结合可更真实、准确反映脑结构网络的变化。“形神合一”理论是中医学特色理论之一,它研究人的精神与形体、功能与结构间相互关系与影响,揭示了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本项研究是在“形神合一”理念的指导下,以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的针刺加语言康复训练为干预手段,采用三维高分辨率脑TI结构像、脑弥散张力成像及神经语言学量表为评价手段,分析脑卒中失语症治疗前后大脑结构改变,以及大脑结构改变与神经语言学量表改变的相关性,探索脑卒中后皮层损伤为主的失语症患者脑损伤发生和恢复机制。目的:通过观察脑卒中后失语症治疗组(PSA组)和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组)的大脑灰质体积改变和白质纤维束改变,并结合波士顿失语症程度分级(The 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BDAE)、西方失语症成套检测(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评分,从语言功能量表和脑结构网络的变化,探讨脑卒中后皮层损伤为主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发生和恢复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配对平行对照研究,PSA组以皮层损伤为主的缺血性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予以针刺+语言康复训练+内科基础治疗的综合方案干预30天,分别在入组当天、干预30天两个时点进行头颅三维高分辨率TI结构像和弥散张力成像及神经语言学量表评定。量表采用波士顿失语症程度分级量表、西方失语症成套检测量表。分析治疗前后神经语言功能评分、大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和白质纤维束变化,探索神经语言功能评分和脑结构影像数据的相关性,探讨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机制。HC组是选取与PSA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被试入组,在入组当天对HC组被试采用头颅三维高分辨率TI结构像和弥散张力成像评价,将入组当天的PSA组与HC组脑结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发生机制。结果:(1)经1个月的针康治疗方案干预后,PSA组治疗前后的WAB量表中的信息量、流畅度、理解评分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DAE分级和WAB量表中AQ值、命名评分变化,差异显著(P<0.01)。(2)VBM结果显示,与HC组比较,PSA组治疗前大脑灰质结构存在灰质体积减少的脑区,其中包括内侧额叶下部(包括嗅球、岛盖部额叶以及部分颞叶区域等)、左侧颞上回、左侧尾状核以及左侧枕中回等区域,同时部分脑区灰质结构体积升高,包括右侧楔前叶及右侧颞上回区域。ROI结果显示,与HC组比较,PSA组表现出广泛的白质完整性损伤,包括双侧外囊、双侧钩束、左侧内囊前肢、左侧扣带(海马段)、左侧上(3)VBM结果显示,经1个月的针刺综合治疗方案干预后,PSA组在右侧额下回岛盖部区域出现了大脑灰质结构的显著增加;ROI结果显示,经1个月的针刺综合治疗方案干预后,PSA组左侧放射冠上部及后部、左侧外囊、左侧上纵束、左侧上额枕束等多根纤维束上出现了白质纤维束结构完整性上升;其中,左侧上纵束、上额枕束的所有白质纤维束结构完整性均发生了上升。结论:(1)以“形神合一”理念为指导的针康治疗方案对于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改善具有一定作用。(2)皮层损伤为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语言功能变化的物质基础发生可能是患者脑灰质结构的萎缩和白质纤维束结构完整性损伤的共同机制。(3)针康治疗方案对皮层损伤为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的语言功能恢复机制是减少灰质体积萎缩,促进白质纤维束结构完整性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