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降雨分配变化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ue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海湿地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碳埋藏速率以及较低有机质分解速率,使其具有较高的土壤固碳速率,是重要的“蓝色碳汇”。土壤呼吸作为土壤碳循环的关键过程,深刻影响滨海湿地土壤碳汇功能。气候变化背景下,降雨季节分配导致的季节性干旱或者淹水通过改变滨海湿地土壤水盐环境,调控植被生理代谢过程,进而影响滨海湿地土壤碳库功能。虽然目前国内外关于季节降雨变化对农田、草地和森林等旱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已开展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由于滨海湿地长期或周期性淹水和厌氧,受土壤水盐调控的影响,其土壤呼吸影响机制更为复杂,因此对旱地生态系统的归纳不一定能够阐明湿地土壤呼吸影响机制。同时,目前有关滨海湿地土壤呼吸的研究多关注于降雨总量变化,聚焦于全年尺度上增减雨变化,对春季降雨分配变化的研究较少。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降雨格局变化背景下,迫切需要了解滨海湿地土壤呼吸对降雨季节分配的响应机制,这对于理解和精确评估滨海湿地碳汇功能及构建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基于春季降雨分配控制试验平台,阐明春季降雨分配变化对土壤环境和生物因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春季降雨分配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试验包括春季+73、+56、-56、-73和对照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春季降雨增加处理的对应夏秋冬按比例减雨处理,各处理年降雨总量一致。通过2019-2020年的连续监测发现:(1)增加春季降雨分配显著增大2019年和2020年滨海湿地春季10 cm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度,同时也降低了夏、秋、冬季以及年均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盐度,对10 cm土壤温度无显著影响。(2)增加春季降雨分配增大2019及2020年芦苇、白茅的株高、株数和盖度,降低了碱蓬的株高;同时也显著增大了2019年地下生物量、植被根冠比,并造成了不同深度土壤细菌的差异。(3)增加春季降雨分配显著增加了年均及春季土壤呼吸速率,整体上表现为+73>+56>对照>-56>-73处理。全年土壤呼吸速率均与10 cm土壤温度呈现指数正相关,增加春季降雨分配显著增大了Q10。(4)2019年-73处理的10 cm土壤盐度与年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显著负相关,+73处理10 cm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线性正相关;秋季10 cm土壤盐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负相关。秋季土壤呼吸速率随土壤含水率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而冬季则随土壤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植被群落株高、株数、盖度均与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显著相关,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下生物总量、深层地下生物量贡献率和根冠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浅层地下生物量贡献率呈显著负相关。2020年土壤呼吸与地上生物量显著正相关,与地下生物量及其不同层贡献率和根冠比均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学生学习中所出现的“词语的偏误恰好就是随着学习开始的”1。作为课堂教学反馈的一部分,“偏误可以为研究者提供语言是如何被习得的证据”,本文拟选取韩国留学生,分析其使用汉语形容词“坏”时出现的偏误,尽可能对韩国留学生所出现的偏误进行详尽的描述,并做出相应的解释,为教学活动提供反馈和相应的建议。我通过文献检索发现,集中于“坏”的单一词性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在“坏
卿大夫专权现象在《左传》中存有大量记载。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左传》所记卿大夫专权现象的叙事类型、叙事方式以及解释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叙事类型可分为四种:第一为晋国赵盾类型。在晋国赵盾专权的叙事中,《左传》所采择的史料整体上塑造了赵盾的贤能、厚德以及忠于国家的形象,可见其人是《左传》树立的一种较为正面的专权类型;第二为齐国崔杼类型。在关于齐国崔杼专权的叙事中,《左传》选取了崔杼违君意,弑国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逐渐转为深部化发展,且深部地质条件愈加复杂多变,因工作面底板突水所造成的矿井水害时有发生,因此工作面在回采前进行底板岩层富水性探测变得尤为重要。在众多矿井防治水物探方法之中,矿井直流电阻率法以其依托岩矿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且对水体具有较高敏感性的独特优势,一直以来得到广泛应用。对于矿井直流电法技术前人以做了大量工作进行研究及应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跨孔直流电法技术引入到井下防
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成为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产业增长的新动力。目前的自动驾驶转向控制主要是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实现,其他形式的转向系统如前轮主动转向系统(Active Front Steering,AFS)、线控转向系统(Steering by Wire,SBW)等并没有在自动驾驶车辆上大规模推广。因此,为满足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开发融合
随着有机化工业的不断发展,工厂排放的废水成分愈加复杂,其中含有大量的难降解有机物,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难以将其有效去除。本研究依托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DBDP)利用放电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臭氧(03)和过氧化氢(H2O2)等活性氧物质(ROS)降解水体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特点,结合纳米金属同时具有光催化、O3和H2O2
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两大难题。电催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技术应用于环境修复、产氢、产氧以及二氧化碳还原等各个领域,,亟需研发高效廉价的新型电催化剂。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具有高孔隙率、大表面积和可调控的配位结构,被认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催化材料。本文以过渡金属钴和镍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沉积法在三维泡沫镍基底上原位合成双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并通过缺陷工程和掺杂策略设计合成了兼具还
含偶氮染料废水不仅成分较为复杂而且可生化性差,且浓度较高,若直接排放会对水资源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偶氮染料废水毒性大并且难以降解;非晶合金因具备优异的催化性及良好的耐腐蚀性并在偶氮染料废水处理领域有了广泛的研究且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与传统处理方式相比降解速率较高,操作简单,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优点。本文首先研究了Cu基非晶合金高级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的行为过程,实验以酸性橙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Cu4
在移动机器人中,精确的定位结果是实现安全移动、合理路径与任务规划的前提,因此精确稳定的全局定位是系统中的关键环节。现阶段大多数定位系统都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定位方案,主流的传感器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激光雷达(LiDAR)、相机(Camera)、无线电雷达(Radar)等。多传感器融合可以实现各传感器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定位系统的精确性与鲁棒性,但同时也导致了定位系统数据类型多样、系统
新能源汽车随着燃油危机与汽车尾气污染日益加剧的情况已成为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其中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因其作为上下班或者代步用车较为方便,是目前中小城市的老年人、部分上班族较为青睐的车型。电机驱动系统是该类型车辆的动力驱动的核心,也是纯电动汽车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选择适合的电机控制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企业开发的X50微型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对其电机驱动系统的软硬件两方面的平台进行了研究与设计。主
为了满足转辙机具有稳定可靠输出力的要求,现需对减速器内所使用的摩擦材料进行研究,选择适合转辙机使用工况的摩擦材料,对于提升道岔用转辙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ZD6型转辙机摩擦带在低温、高湿环境下摩擦稳定性低、磨损率高的问题,采用模压成型法和粉末冶金技术分别制备了树脂基摩擦材料和粉末冶金摩擦材料。采用万能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