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聚多巴胺基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tlu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两大危机。开发环境友好型新能源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被认为是解决危机的最佳途径。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车辆的主要能量存储系统之一,锂离子电池(LIBs)一直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据着较大的份额。众所周知,电极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LIBs的性能,尤其负极材料对LIBs的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然而,石墨作为商业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由于其低的理论容量(372mAh g-1)、缓慢的锂固态扩散动力学和较差的倍率性能,无法满足电子设备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寻找性能优异的负极材料对于锂离子电池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众多碳基材料中,聚多巴胺由于其优异的理化性质而备受关注,不但能够通过乳液诱导的方法得到不同形貌的N掺杂的纳米碳,而且还能包覆在各种材料的表面形成核@壳结构或者蛋黄@壳结构。本文主要围绕着聚多巴胺的形貌设计和复合展开研究,深入了解聚多巴胺的合成过程,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合成了不同形貌和尺寸的N掺杂的纳米碳材料,并提出了一种聚多巴胺诱导的界面生长策略用于构建分层的碗状结构,少层的MoS2纳米片锚定在碗状介孔碳纳米颗粒(BMCNs@MoS2)上。通过对硫源和钼源量的精准控制在聚多巴胺包覆的碳纳米管上生长了Mo2N/MoS2异质结构,合成的复合材料都展现了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论文的第一章,从制备方法、合成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聚多巴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论文的第二章,通过乳液诱导自组装策略合成了碗状介孔碳纳米粒子(BMCNs),根据一种通用的纳米乳液组装方法制备了介孔碳纳米球(MCNs),又利用多巴胺在碱性有氧条件下的自聚合反应合成了碳纳米球(CNs)。并详细研究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孔径和形貌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其中,BMCNs电极在2A g-1的电流密度下1000次循环后依旧能保持182mAh g-1的容量。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介孔的构筑可以给Li+和电子提供快速通道和加快电解液的渗透;而碗状形貌比球状形貌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有更丰富的电化学活性位点,同时能够缩短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路径,加快离子和电子的传输。
  论文的第三章,通过一种聚多巴胺诱导的界面生长策略在碗状介孔聚多巴胺纳米颗粒的表面包覆少量层数的MoS2纳米片(BMCNs@MoS2)。BMCNs@MoS2复合材料的形貌、组分和纳米片的厚度可以通过聚多巴胺诱导效应的进行有效控制。用作LIBs的阳极活性材料的BMCNs@MoS2纳米复合材料在0.2A g-1的电流下100圈循环后保持799mAh g-1的可逆容量,在2A g-1时提供优异的倍率容量(573mAh g-1)。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BMCNs@MoS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与苯酚/甲醛相比,多巴胺是无毒绿色的碳源,此外,碳纳米材料中的氮杂原子的存在可大大增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二,碗状介孔碳可以赋予整体结构一个独特的、无限制的空腔,这可以为锂离子和电子提供自由进入的通道,并在锂化/脱锂过程中缓冲体积膨胀;此外,较少MoS2堆叠层可在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提供高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增强电子转移和离子的传输。另外,本工作中提出的合成策略可以推广到各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
  论文的第四章,通过精确控制硫源和钼源的量,并利用聚多巴胺诱导界面生长策略合成CNTs@NCs@Mo2N/MoS2异质结构和CNTs@NCs@MoS2复合材料。结果表明,CNTs@NCs@Mo2N/MoS2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0.2A g-1,520.4mAh g-1)、高初始库仑效率(82.0%)、良好的倍率能力和较长的循环寿命。这可以归因于Mo2N掺杂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导电性,更加有利于循环过程中电子和Li离子的转移,此外,Mo2N的高机械强度特性还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在循环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由Mo2N和MoS2产生的内部电场可以加速不同组分之间的电子转移。管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合理构筑和异质结构的精细工程可以广泛地推广到不同的储能领域,包括超级电容器、钠离子电池和锂硫电池等。
  论文的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同时受其来源、复杂的大气化学过程,及云形成路径的共同影响,分析大气降水化学组分对揭露大气污染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年7~9月,高频率采集了南昌市夏季不同类型降雨样本,分别是台风雨(玛莉亚和山竹),局部降雨(阵雨和雷阵雨)和锋面雨,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降雨中水溶性离子及无机氮同位素组分特征。运用富集因子、后向轨迹分析、氮同位素技术和基于R语言的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等,探究了不同类型降雨中水溶性离子及无机氮同位素来源。本研究表明:
  (1)南昌市7~9月总水溶性
【摘要】农业水利工程是指在农村的水利建设过程中有关水利的相关工作,其中包括农村的水工程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等内容。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以及维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管理;维护  引言:  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过去重视粮食产量逐渐向农产品多样化过渡,由传统农业逐渐向工业化、
期刊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以瑞金市西北部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区30组简分析和20组全分析检测数据,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中运用了描述性统计法、DTM模型、派珀三线图、氢氧同位素示踪法及内梅罗指数法;其次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形成作用研究方法有:吉布斯模型法、相关性分析法、离子比例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区内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所述:
  (1)研究区水化学数理统计特征:溶解性总固体含量表明区内地下水均是淡水;酸碱度表明研究
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生态系统中重要环节密切相关,因其活跃的环境角色,对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DOM对西北内陆流域的环境影响特性,本文以西北内陆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小流域DOM时空分布规律及来源进行分析。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方法(PARAFAC),探究了西北小流域水体P河及T河DOM的时空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P河汇入对干流DOM荧光光谱特征的影响;研究了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植被稀疏程度下土壤DOM的组成成分以
堆石坝混凝土面板因其具有优良的防渗性能而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绝大多数的混凝土面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且许多已建成的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表面易产生规律性较强的横向水平裂缝,这严重制约了混凝土面板的发展。因此本文结合抗裂混凝土已有研究成果,通过优选原材料、测试不同纤维和掺合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裂性能的影响并展开相关研究。全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对粉煤灰、水泥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粉煤灰和水泥的抗裂机理。粉煤灰发挥滚珠效应并减少了C3A和C3S的含量,降低了混凝土用水量及收缩率;
传统民居是当地气候环境和居住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建筑形态中体现着一些绿色生态设计原理,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采用天然的建筑材料和独特的建筑形式,营造出气候适应性较强的居住环境。因此,对于传统民居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建筑文化上,它的被动式节能机理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民居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实现保护传统民居的核心目标。因此,本文在高台民居的保护和延续的基础上,针对高台民居的绿色生态性和民居室内环境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调研、理论计算、现场实测、建筑物理模拟的
【摘要】在我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这种工程建设对质量和实用性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从仅仅局限于农业建设逐渐转变为以农业为主,辅助其他基础工程的建设,这种建设方式能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的农业价值和生态价值,避免了仅以政府为主体来进行建设的传统方式。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在逐步简政放权,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要点  引言  
期刊
乌苏市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总面积约14388km2。奎屯河、四棵树河及古尔图河发源于天山脚下,为区域水资源利用提供良好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也较为广泛,主要用于农业灌溉,近10年来耕地面积与地下水开采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引发了地下水位下降及超采等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及人类活动驱动因素,明确了不同时期地下水资源量、水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利用数值模拟软件(Processing MODFLOW)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地下
本文以不同亚乙氧基(EO)链长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原料,与丙烯酸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EO链长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NPnAA)两亲性单体,并对NPnAA的结构通过FT-IR和1H NMR进行了表征。采用胶束聚合的方法,以单体NPnAA、AM、AMPS为原料,以SDS为乳化剂、KPS/NaHSO3以及AIBA为反应的复合引发体系,在初始引发温度为10℃下成功合成了一系列两亲性共聚物PAMNn。考察了总单体浓度、引发温度、引发剂用量、NPnAA用量以及SDS用量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确立了聚合反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水利工程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人们只考虑水利工程各种设施带来的收益,而忽略了规划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水利工程的设计对于施工安全、资金使用等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所以在时代环境下,水利工程的设计要增强创新性,迎合时代的脚步。本文将通过分析水利工程中的规划设计方案,来找到需要注意的问题,完善并使其创新,为水利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