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排在恶性肿瘤中的第三位,而致死率则排在第二位。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发病数的累积以及疾病生存期的延长,结直肠多原发癌被报道的例数也逐渐增加。对于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21世纪以来,以腹腔镜为首的微创手术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青睐。已经有研究表明腹腔镜术式对于切除结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的可行性,但目前对结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的手术治疗仍没有统一的定论。因此,本研究拟探究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在多原发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并进行对比,结合倾向性匹配分析,探讨两种术式的疗效差异。研究方法本文选取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省立医院作为研究单位,回顾性纳入2008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三家医院诊断结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收集临床资料并分析。按手术术式分为腹腔镜组75人以及传统开放组40人,对比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资料。对年龄、性别、BMI、ASA、肿瘤位置、手术医院、临床分期、CEA、CA199等因素进行倾向性匹配后,共有30对病例成功匹配,两组间术前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对比两组术中、术后相关资料等,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的安全性、短期及远期疗效。研究结果结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好发于老年人,男性群体多见,发病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病理类型以中分化腺癌多见。匹配后对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的数据分析表明,两组的术中及术后观察指标具有差异。在腹腔镜组中,切口长度更短(5.8±1.9 vs 19.8±4.4 cm,p<0.001);术后首次排气更快(2.7±1.2 vs 3.5±1.4 天,p=0.005);术后住院日更短(11.4±8.4 vs 15.2±10.5 天,p=0.001)。并且,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3.3%vs 60%,p=0.003)。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检获数两组相当。腹腔镜组的3年、5年总体生存及无瘤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而CEA升高、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结论对于治疗结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施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和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腹腔镜在短期具有创伤更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更少的微创优势。而在长远的疗效上,两组的总体生存及无病生存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