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LIU联合载左氧氟沙星纳米粒对巨噬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的杀菌效果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意义目前,结核病(Tuberculosis,TB)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TB是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其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细胞壁厚、通透性差,并且它主要寄生在巨噬细胞(Mф)内,导致药物难以渗透MTB的双重障碍而耐药,TB的控制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抗结核感染治疗新方法,为此,本文研究了LFLIU联合载左氧氟沙星PLGA纳米粒对巨噬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的生物学效应和杀菌机制,有望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方法。目的探讨LFLIU联合载药PLGA纳米粒突破Mф、MTB细胞壁双层屏障的杀菌效果及机制,有望显著缩短结核病化疗疗程,为陷入困境的结核病治疗带来新突破。方法1.LFLIU对巨噬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的损伤效应:选用频率为42KHz,换能器直径45mm,输出声强范围0.13~0.34 W/cm~2连续可调的超声波发射仪。分别用声强0.14 W/cm~2、0.33 W/cm~2的超声辐照巨噬细胞RAW264.7 0、5、10 min和15 min,筛选出对巨噬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的超声辐照剂量。(1)建立耻垢分枝杆菌感染RAW264.7细胞吞噬模型,用声强0.14 W/cm~2的超声分别辐照该感染细胞0、5、10 min。(2)选用正常RAW264.7细胞,用声强0.14 W/cm~2的超声分别辐照0、5、10 min。实验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W264.7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使用平板计数法评估RAW264.7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的活性,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并定量RAW264.7细胞经超声辐照后产生的活性氧。2.LFLIU联合载左氧氟沙星PLGA纳米粒对巨噬细胞RAW264.7内耻垢分枝杆菌的杀菌作用和机制:(1)采用双乳化法制备载左氧氟沙星PLGA纳米粒,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检测该纳米粒的粒径,电位和多分散性;在电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内部结构;测量载药纳米粒72h内药物自然释放率及一定超声辐照后药物的释放率;比较游离左氧氟沙星和载左氧氟沙星纳米粒分别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2)将被感染耻垢分枝杆菌的巨噬细胞分为6个组(N=3):对照组、游离左氧氟沙星组、载左氧氟沙星纳米粒组、单独超声辐照组、超声联合游离左氧氟沙星组、超声联合载左氧氟沙星纳米粒组。实验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和检测LFLIU对载左氧氟沙星纳米粒的吞噬情况以及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同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被处理后的RAW264.7细胞的坏死率和凋亡率,用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和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的结构变化,通过菌落计数法评估RAW264.7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的存活情况。结果1.成功制备了物理特性好的载左氧氟沙星PLGA纳米粒:(1)扫描电镜下观察呈球形,形态均一、分散性良好,透射电镜下可见药物被包封于PLGA纳米粒内部。(2)纳米粒性能稳定,Zata电位为-20.8±4.25mV,粒径较小,仅为229.8±?12.1nm,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是(8.36?±?0.74)%、(84.74?±?1.28)%。(3)连续监测了72h内载药纳米粒内药物的释放,72h后,超声处理组约有74%的左氧氟沙星被释放出来,对于未经超声处理的自然释放组,大约只有39%的药物被释放,结果表明超声可诱导纳米粒内左氧氟沙星的释放。(4)PLGA纳米粒内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对巨噬细胞无细胞毒性。2.一定剂量的LFLIU对巨噬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的损伤效果显著:用不同声强和时间辐照巨噬细胞及吞噬模型,结果提示:(1)用声强0.33 W/cm~2的LILIU辐照巨噬细胞5、10、15min以及用声强0.14W/cm~2的LFLIU辐照巨噬细胞15 min时,巨噬细胞的存活率低于75%,影响巨噬细胞的活性,当超声强度为0.14 W/cm~2,辐照时间为5、10 min时,对巨噬细胞的生长活性影响较小,此时巨噬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16.37±9.54)%,(97.14±9.26)%。(2)用声强0.14 W/cm~2的超声辐照RAW264.7细胞10 min时,耻垢分枝杆菌的吞噬率达到了58.55%,而假照组吞噬率为32.47%,表明LFLIU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对耻垢分枝杆菌的吞噬。(3)当RAW264.7细胞感染耻垢分枝杆菌后,用声强0.14W/cm~2的LFLIU辐照5 min,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高于超声辐照0 min(P<0.01),但LFLIU辐照10min时,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未进一步增加。(4)用声强0.14 W/cm~2的LFLIU辐照10 min时,RAW264.7细胞内活性氧浓度高于超声辐照5 min(P<0.01),结果提示随着LFLIU辐照时间的增加,细胞内活性氧浓度增加。(5)用声强0.14 W/cm~2的LFLIU辐照0、5、10min后,RAW264.7细胞内的耻垢分枝杆菌活菌数分别为(4.64±0.21)×10~5 CFU/mL,(3.73±0.21)×10~5,(2.20±0.21)×10~5 CFU/mL,表明RAW264.7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菌活力随着LFLIU辐照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最佳LFLIU辐照剂量为声强0.14 W/cm~2,辐照时间10min。3.LFLIU协同载左氧氟沙星PLGA纳米粒对巨噬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的杀菌效果显著:(1)声强0.14 W/cm~2LFLIU处理10min后,巨噬细胞对纳米粒的吞噬率为54.86±7.45%,假照组的吞噬率为33.18±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LFLIU能促进巨噬细胞对纳米粒的吞噬。(2)LFLIU联合载左氧氟沙星PLGA纳米粒可显著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超声联合载药纳米粒,活性氧荧光强度达到了1844.3±46.7,约为对照组(993.9±47.5)的两倍。(3)与对照组相比,超声联合载药纳米粒的凋亡率为(21.25±1.1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超声联合载左氧氟沙星纳米粒促进巨噬细胞的凋亡。(4)一定剂量的LFLIU联合载左氧氟沙星纳米粒可对RAW264.7细胞自身产生损伤效应,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超声处理后,巨噬细胞部分微绒毛消失,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浓缩,巨噬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受到严重损伤,耻垢分枝杆菌壁破裂,结构不完整,脂滴和糖原含量增加。(5)LFLIU联合载左氧氟沙星PLGA纳米粒对巨噬细胞内的耻垢分枝杆菌的杀菌率为82.2%,显示出高于对照组(不用药物处理,也不用超声处理)10倍的抗菌活性。结论1.一定剂量的LFLIU可促进RAW264.7细胞对耻垢分枝杆菌的吞噬作用,单独超声可损伤巨噬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2.LFLIU联合载左氧氟沙星PLGA纳米粒对RAW264.7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的增效杀菌作用显著。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在“北大法宝”将以本罪作为裁判结果的判决书进行了检索,发现从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实施起至2019年11月1日这四年的时间里,全国四级法院共有62份相关的
目的:FLAIR血管高信号影(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是指出现在局部,呈管状迂曲的,在蛛网膜下腔里相对于脑脊液呈高信号的,短暂出现的影像学表现,其临床意义尚未明
目的:失语症(Aphasia)是大脑病变所致后天性语言能力受损的获得性语言障碍。目前,引起失语的原因很多,包括颅内肿瘤、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颅脑炎症、脑血管病等。语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国际招标作为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方式之一,现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按照国际惯例,采用招标投标方式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载体,其间饱含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是当代人们需要关注和保护的重点。自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近三年来,传统村落的保护越来越成为科学实施该
目的: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是一种血浆酶原,能被凝血酶、凝血酶调节蛋白、纤溶酶等物质激活,在凝血系统、纤溶系统以及炎
在藏文文献中,耐达((?))是一个总称,“耐”的本意是地方的意思,延伸为神圣的地方,可能是高山、河流、胡泊、岩洞等任何地方。“达”是“达波”的缩写,主人的意思。合起来就是
目的:通过观察小窝蛋白-1(Caveolin-I,Cav-1)及耐药相关蛋白(P-gp、GST-π、LRP)在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了解在机体内Cav-1与相关耐药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脂
结果加重犯因源于自陷禁区理论而一度被视为“结果责任的残余”,学界因其法定刑的特别加重展开过激烈的存废之争。在刑法责任主义得以贯彻的今天,支持论者不断的解释修正才为
[背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在人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疾病。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主要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