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部于1999年设立了中关村国家科技园区,批准组建了一批科技产业基地,形成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和多学科交叉攻关、吸引和培训人才、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开发目标产品的重要基地。目前我国的科技产业化基地类型众多,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我国的科技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必须针对目前科技产业化基地的实际情况,借鉴世界科技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建立规范科学的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科技产业化基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欧美发达国家的科学园区基本上采用多元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政府的作用相对较小。而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采用单一的政府管理型管理体制,政府在科学园区的建设中作用非常大。良好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创新网络是科技园区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虽然科技产业化基地管理模式多样,但各地区都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产业化基地的管理机构,科学界定产业化基地管理机构的职能,以达到促进管理机构协调运转,减少体制摩擦,提高行政效率的管理目标。随着基地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政府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科技产业化基地管理模式应该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逐步加以完善。 本文从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研究入手,通过比较分析其类型、管理模式、创新模式、影响因素等,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科技产业化基地发展现状,提出我国科技产业化基地的功能定位及相关效应理论,并着重对产业化基地管理模式的类型、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采用熵值分析法对其模式进行评价选择,提出产业化基地管理模式发展趋势。最后根据武汉光电子产业化基地发展的情况,提出建立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