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结构墙体整体破坏模式的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tanweitao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砌体结构是我国长时期来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自身材料特性局限导致其抗震性能相对混凝土及钢结构较差,在以汶川地震为代表的历次强震中受损严重。震害现象表明:一方面,严格遵守规范设计的砌体结构基本可以满足抗震要求;另一方面,实现强震作用下砌体结构破坏模式的预期与控制,依据我国现行相关规范尚难以满足要求。根据目前砌体结构抗震存在的问题,本文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前后两年深入灾区第一线对汶川地震后多层砌体结构破化模式进行数次深入调查与研究;借助MSC.MARC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墙体真实的受力状态与应力分布规律;论证指出我国相关设计规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亟待完善之处;全面深入地展开砌体结构各种应力状态下的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有限元定量分析地震作用下各类破坏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技术指标;分析论证更为合理的砌体结构内力分析理论与抗震承载力设计方法;寻求多层砌体结构合理破坏模式的发生条件和控制方法。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砌体结构各种震害现象中寻找到一般规律,总结出窗间墙破坏、窗下墙破坏及两者混合破坏三类典型破坏模式。对比分析了三类不同破坏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产生各自震害现象的破坏机理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提出能够有效耗散地震能量、保证结构整体性的合理破坏模式。借助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力学相关理论分析方法,揭示了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窗下墙和窗间墙的力学状态和应力分布规律(二者的应力状态可以用不同应力比和灰缝角度的拉压应力单元表示);建立了主应力单元点及对应平面莫尔圆与墙体内任一点的平面应力状态的对应函数关系,提出砌体结构统一的强度破坏包络线和各种应力状态下平面应力破坏准则;针对窗下墙与窗间墙破坏模式,提出了各自破坏准则的函数表达式。参考壁式框架受力特性建立了多层砌体结构的内力分析模型,提出砌体结构改进的内力分析思路与计算方法;继承现行设计规范,提出砌体结构抗震承载力设计方法,分别建立了窗间墙和窗下墙抗震承载力设计验算表达式;确定高宽比ψ作为不同破坏模式发生的主要控制要素并据此提出了窗下墙先于窗间墙发生破坏的条件,分别从理论设计和构造措施两个层面阐明了多层砌体结构合理破坏模式的发生条件和控制方法。论文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体现在:为砌体结构双向应力状态下的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提供参考与借鉴;为各砌体结构强度理论及破坏准则的完善提供真实有效数据;弥补我国现行砌体结构规范中抗震计算理论的不足,为完善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奠定理论基础;为实现砌体结构强震作用下多道防线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提供理论支持;为震后砌体结构的恢复重建及一般工程中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提供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在国际法学界中越来越被关注的话题——国际关系宪法之治包含着从文本体系到运行机制、道德诉求的不同层次。从理想价值上看,国际关系的宪法之治有利于国际关系的稳
时间:2014.05.12地点:北京CBC活动中心(佟麟阁路85号中华圣公会教堂)主办机构: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协办媒体:《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中国建筑报道网我是19
出租车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运载工具之一,不仅为居民出行提供便捷的“门到门”服务,更是常规公交的重要补充。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居民出行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空驶出租车巡游具有盲目性,居民出行具有随机性及波动性,居民出行需求与出租车供给之间存在供需矛盾。本文基于北京市出租车GPS轨迹数据,分析居民出行需求时空分布,挖掘出行热点区域,综合考虑居民出行
为研究基于128°YX-LiNbO_3的表面声波谐振器的结构参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谐振器结构进行多物理域耦合建模与仿真.通过特征频率分析表面声波谐振
通过利用分光光度法对茶叶中的产多芬含量实际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利用标准工作曲线、样品称量、母液定容提取、样品干物质含量等因素对茶多酚含量的不确定评估影响。有
善于使用地图、应用地图的学生必能学会地理,教师要构建让学生使用地图的平台,并能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地图,给学生创设地图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形成"有图地图"和"无图地图"能力,这样
关于微分中值定理的证明人们往往都利用几何直观作辅助函数来证明,本文我们介绍构造辅助函数的待定系数法.
分析了钢铁行业建设幸福企业的背景,阐述了钢铁行业建设幸福企业工作的内涵,指出钢铁行业建设幸福企业必须要遵循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企业和员工共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