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分配效率视野下的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突出表现了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魅力和困难。在同一个渎职犯罪案件上,如果采取不同的因果关系学说,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原因力合成非常复杂。由社会公众的普遍意见来判断渎职行为对于危害结果的作用大小也存在如何调查该种普遍意见的问题和会异化成集体暴力的风险。本文采用经济分析方法,从责任分配的效率角度来研究渎职犯罪因果关系,力求在节约司法成本的情况下最优实现渎职犯罪的规范目的,并摒弃社会经验判断的模糊性问题。这对渎职案件中合理界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和限制刑事追责的范围具有实践意义,而且能够深化对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理解和研究。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共约4.8万字。第一部分: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特殊性与既有学说的缺陷。渎职犯罪因果关系具有原因力合成的复杂性,介入因素的普遍存在性,以及危害结果的多样性、延迟性、异地性等特征。传统刑法因果关系学说存在未考虑司法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通过研究因果关系限制刑事责任的原因并非保护人权,而是以最小的人权代价实现最大的社会保护效果;也存在社会经验判断模糊性问题,没能论证公众意见的来源。维护国家机关正常管理职能的犯罪客体设定、条件说在司法实践中的普遍应用以及公众对渎职犯罪的过激反应与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特殊性相互交织,使得既有因果关系学说的缺陷在渎职犯罪中更加突出。司法成本与刑罚威慑力矛盾凸显,耗费众多社会资源却没能实现渎职犯罪的规范目的,被害人的利益被严重忽视,对渎职行为人人权的侵犯也比较严重。第二部分:渎职犯罪刑事责任分配效率的规范目的考察。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归责进而实现渎职犯罪的规范目的,研究内容包括归因、归责以及判断所使用的归责方法是否实现了渎职犯罪的规范目的。先确定目的,才能找到实现目的的最优路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对渎职犯罪规范目的的考察来解读渎职犯罪刑事责任分配效率。对渎职犯罪规范目的的不同理解,会导致对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认识不同。通过对刑法规范目的以及渎职犯罪规范目的的考察,我们会发现被害人在规范目的中的地位比较低下。如果我们不去提升被害人在渎职犯罪规范目的中的地位,那么服务于此的渎职犯罪因果关系判断,必然也是忽视被害人利益的。为了提高渎职犯罪因果关系中的刑事责任分配效率,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被害人保护。从规范目的角度解读,实现渎职犯罪的刑事责任分配效率要求我们尽可能降低人权成本去恢复渎职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促进渎职犯罪的预防。第三部分:渎职犯罪刑事责任分配效率和公正的均衡关系。讨论分配,则必然要讨论分配中效率和公正的均衡问题。对于刑事责任分配来说,人权成本和被害人效用是刑事责任分配效率的衡量标准。国家遵循最小人权成本原则为被害人“供给”刑事责任,被害人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刑事责任,才能实现刑事责任分配的效率(同时,要注意到民事责任对于刑事责任的替代效应)。尽管这种效率是公正的帕累托效率,规范目的也在追求这种效率的过程中得以实现,但公正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之一在于公正的概念是抽象模糊的,人们对公正的理解不一样,难以达成对法秩序的统一认识。而其他的原因则说明这种冲突虽然存在,但并不激烈。重视刑事责任分配效率不会导致致命性的公正缺陷。第四部分:实现渎职犯罪因果关系中刑事责任分配效率的路径选择。高效的刑事责任分配应当以最小的人权成本来最大化弥补犯罪对被害人所造成的损害。被害人能从刑法的适用中得到多大的效用一方面取决于责任方式,而另一方面取决于由谁来承担责任。危害结果的类型决定了可以使被害人效用最大化的责任方式,但司法资源是稀缺的,而每种刑罚的最优配置方式和边际威慑特点都会影响到司法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小防范成本原则决定了在人权成本约束下可以使被害人效用最大化的责任人,并能把判断模糊的“社会公众的普遍经验”转为判断具象的“防范危害结果发生的最小成本”。第五部分:责任分配效率视野下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具体认定。为了实现刑事责任的分配效率,要求我们根据渎职行为人防范危害结果发生的成本来判断渎职行为对危害结果的作用大小,成本小则作用大,成本大则作用小。直接侵害者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机会成本过高是渎职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合理性所在,但危害结果毕竟不是由渎职行为人直接造成的,所以要根据人权成本来限制渎职行为人承担的刑事责任。本部分还运用上述理论对三个实务案例进行具体探讨。
其他文献
监所巡视检察制度是刑事执行检察的方式之一,该制度于2012年2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意见》首次确立。监所巡视检察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刑事执行检察制度,该制度总体运行良好,但是也存在流于形式、检察结果不公开等固有的弊端。本文从规范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该制度进行分析,梳理总结了确立的背景及取得的重大成绩,分析研究了该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具体措施,旨在对我国监所巡视检察制
近些年来,我国不少科研人员套取科研经费案件被曝光引起公众广泛关注。针对该类行为,司法实务部门和理论界学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行为应该做非罪化处理,第二种意见认为应该进行有罪认定。科研经费的性质问题、科研人员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以及科研人员在套取经费时是否存在职务便利是正确分析行为性质的争议焦点。单纯的科研活动不属于从事公务,然而纵向科研经费来源于国家或者地方财政拨款,属于
蒙古族自古以来有着立碑纪念自己的祖先以及杰出英雄的传统。留存至今的蒙古文碑刻文献不仅以独特的载体形式保存大量的书法篆刻艺术,也成为了研究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证,而且对补正前贤的阙失、考订典籍的讹谬等方面有很大助益。在明代,由于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广泛传播,因此修建寺庙并且大量翻译佛教经典的同时出现了很多记载寺庙修建史、歌颂德高望重的活佛以及施主功德的碑刻文献。因此,本文以明代蒙古文
梁启超将中国传统学术形态按其特征依次划分为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清代考据学六个阶段。清代学术作为中国传统学术的最后形态,其风貌特质与宋明理学可谓迥异。讲求谈心论性并以形而上的主观哲理性思辨为特色的宋明理学,何以在清代被考经证史、以形而下的客观考察为究心所在的考据学所取代,引发着历代学人的思索与解释。从清末民初章太炎、梁启超提出“政治高压”说后,学界以从外缘因素分析考
气体传感器在环境监测、疾病检测、人工智能、石油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因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等特点,一直是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气敏材料的敏感特性直接影响着气体传感器的性质,目前,除掺杂、修饰等主要方法外,制作异质结也是重要的增敏方式,因而将多种材料复合形成异质结也成为了行业的热点之一。但是,现在的研究普遍集中于纳米异质结的构建,而对大面积宏观异质结的构建及气敏
随着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模态数据急剧增加。海量的多模态数据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对信息检索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对模态数据检索的需求,同时使计算机具有模拟人脑对海量的多模态数据进行认知、学习以及推理决策的能力,跨模态检索技术应时而生。深度神经网络类似于多层非线性投影,拥有比浅层方法更强的映射能力,可以充分提取不同模态的多阶抽象表示。其中,生成对抗网络能有效拟合多模态数据的分
非法经营罪属于行政犯罪,空白罪状和兜底条款的立法模式使其与仅具有行政违法性的非法经营行为的界分颇有难度,进而导致此类案件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衔接不畅,引发非法经营罪适用扩大化、行政规制空间被不合理压缩等问题。因而本文以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衔接问题为关注点,对非法经营案件进行研究。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共约3.1万字,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部分,非法经营案件行刑衔接的现实困境。非法经营案件
在当今社会,手机和个人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普及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终端上出现的各种图片和视频编辑工具使得针对原始数据的篡改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盗版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多媒体数据内容的多样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数据的安全保护和认证变得更加困难。其中,作为数据安全保护、认证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数字水印技术在近十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解决版权保护、票据防伪等
《中国佬》是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另一著作,讲述了汤家四代男性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自出版以来,便在美国文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纵观全文可见,《中国佬》无论是在语言,还是
孪生支持向量机是受广义特征值支持向量机启发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算法,如今它已成为机器学习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由于孪生支持向量机具有的良好分类性能和快速学习能力,因此,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并且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孪生支持向量机算法。然而,对于提出的一些算法,为了衡量模型的优劣,它们主要采用了铰链损失(Hinge loss)函数,而此损失函数易导致噪声敏感性和重采样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