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是中国西部具有独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重要战略地位的省份,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冷静、客观的分析多年来四川省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审慎地探索和研究四川的发展思路和基本途径,对于清除阻碍四川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彻底地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全方位的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层次和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结构,加快四川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综合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分析研究以往各时期不同经济增长理论的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将制度变迁、产业结构升级、科技进步、劳动和资本投入共同纳入到研究框架中,通过建立的计量模型分析了各个因素在四川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并测算了各因素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四川省的制度变迁对于1984-2003年的经济发展取得起到了主要作用;现实经济运行当中的结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影响到资本和劳动者的产出效率;四川省1984-2003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本的大量投入实现的,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式发展的框架;人力资源开发层次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也是制约四川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深入分析了原因,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希望政府能够转变职能,建立高效的决策体系,科学合理的进行产业布局,并且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地区的创新能力,扩大对外开放的层次和力度,从根本上实现四川省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保证四川省经济能够更加稳定、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