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的致死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慢性多因素疾病,其危险因素迄今为止已发现200种以上,目前仍在不断增加。AS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冠心病和心肌梗死,主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夹层动脉瘤等。AS的发展呈渐进性,其病理变化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脂纹形成、纤维斑块形成和粥样斑块形成。内皮功能紊乱是AS的早期表现,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是AS的晚期表现。目前治疗药物主要为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与抗血小板药物等,这些药物通过降脂、抗炎、保护和改善内皮功能、抗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抑制血小板功能等达到治疗AS的目的。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一般采用介入及手术治疗。由于AS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与靶点十分必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2, 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新成员。有研究发现,ACE2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进而抑制早期AS斑块的形成。目前研究认为,通过增强ACE2的表达及功能,有可能对AS等疾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目的]:构建ACE2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Ad-ACE2,并观察其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E knockout, ApoE-/-)小鼠动脉硬化黏附分子和血管炎症的影响及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构建ACE2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Ad-ACE2)。Ad-ACE2构建成功后,采用高脂饲养建立16只小鼠AS模型。将16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ACE2基因治疗组和ACE2基因对照组,每组8只,另设一组ApoE-/-小鼠为对照组(8只),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Ad-ACE2、Ad-EGFP和生理盐水干预。采用HE、油红O染色、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观察ACE2治疗后斑块的大小、脂质含量、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及E-选择素的变化;同时检测各组氧化应激水平。[研究结果]:经EcoRI+SalI双酶切重组质粒pMD18-T-ACE2,得到ACE2基因和pMD18-T质粒,证明重组质粒pMD18-T-ACE2构建成功;经EcoRI+SalI双酶切穿梭质粒pDC316-ACE2,得到2.4Kb的ACE2基因和3.9Kb的线性化pDC316质粒,证明穿梭质粒pDC316-ACE2构建成功,另外PCR及测序结果也证实穿梭质粒pDC316-ACE2构建成功;含有ACE2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PCR反应鉴定结果表明Ad-ACE2构建成功;将Ad-ACE2转染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然后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在HUVEC内有ACE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用Ad-ACE2转染ACE2基因治疗组的小鼠之后,发现ACE2基因治疗组AS斑块大小、斑块内脂质含量、巨噬细胞、MCP-1和黏附分子VCAM-1与E-选择素的表达,均低于转染Ad-EGFP的ACE2基因对照组;同时发现ACE2基因治疗组AS氧化应激水平低于ACE2基因对照组。[研究结论]:Ad-ACE2构建成功;Ad-ACE2转染HUVEC后,HUVEC内有ACE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ACE2基因过表达可降低ApoE-/-小鼠腹主动脉AS斑块大小、减少斑块内的脂质含量、巨噬细胞、MCP-1以及黏附分子V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减轻斑块内氧化应激,从而减轻AS斑块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