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可以将典型的法治案例与初中《走进法治天地》中的法律知识结合起来,使得学生通过法治案例的分析,获得法律知识,并且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问题探究与合作探究,学生对法治案例分析的过程,能够提升学生提取整合有效信息并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律模块知识的特点,就是要借助法治案例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因此,研究《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教材中的典型法治案例,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探索现存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律知识模块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案例教学法在《走进法治天地》教学中的应用,是本篇文章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在查阅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律知识模块教学中的运用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提高。第一,教师的教育方式有待优化;第二,法治案例学生参与度低;第三,法治案例讨论实效性不强;第四,法治案例教学评价不全等。因此,本文从案例教学法本身、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学现状等出发,结合《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首先对《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的案例进行梳理与分析,归纳教材中案例呈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案例教学法在本单元的应用模式,主要包括,课前准备阶段,课上组织实施阶段,课后评价反思阶段。其中案例教学在本单元课上组织实施阶段主要包括,精选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评价教学等环节。明确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选取本单元两框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走进法治天地》教学中的优化建议,供教师参考。主要包括,第一,生活化的案例设计;第二,科学化的案例呈现;第三,主体化的案例分析;第四,素养化的评价反馈。旨在促进初中生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贡献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