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脑电波信号是一种能够反映大脑活动的生物电现象。在过去的研究中,由医疗设备采集的多电极脑电波已被证明可以作为生物特征模态用于个人身份识别。然而,设备昂贵以及数据采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电波信号是一种能够反映大脑活动的生物电现象。在过去的研究中,由医疗设备采集的多电极脑电波已被证明可以作为生物特征模态用于个人身份识别。然而,设备昂贵以及数据采集操作复杂等因素,影响了这项技术在个人身份识别方面的实用化。本文针对便携式设备采集的脑电波信号在身份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评估了脑电信号作为独立的模态进行个人身份识别和作为防伪、防入侵的手段提高现有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安全性的实际价值。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模型的单电极脑电波信号的自动去噪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去除肌电、眼动等噪声信号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脑电波信号的特征;2.选择Burg AR模型参数和Burg功率谱密度作为脑电波的特征,在包含40人的数据库上实现身份识别,正确率中值达到96.9%。实验结果证明了便携式设备采集的单电极脑电波信号可以作为独立的生物特征模态应用于个体身份的识别;3.提出了基于假设检验的方法来确定饮食、生物钟等因素对脑电波信号的影响,同时通过实验证明,在个人身份识别的应用中,脑电波信号会受到其它因素(如饮食和生物钟等)的一些影响,可以通过训练样本的多样化,来获得较高的识别率;4.实现了脑电信号和指纹的多模态身份识别的原型系统,对脑电信号能否与现有的生物特征互补,提供附加的识别信息,从而提高现有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精度和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脑电波和指纹的个人身份识别系统的性能比单独模态下有提高。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问卷方法调查了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和日照校区的700名大学新生,研究工具为: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心境量表、安全感量表。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通过方差分析、相
目的: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级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为学校有关部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PF人格问
刑事诉讼法律伦理的核心范畴是有关刑事诉讼法律程序之善恶。对刑事诉讼法律程序伦理善恶问题的看法如何,不仅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深度,影响着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
2000年以来,我国犯罪率以每年大约18%-20%的速率增长,其中1/3为暴力犯罪,而激情犯罪又占暴力犯罪的1/3。激情犯罪是指行为人因言行被激怒,在丧失自我控制能力的情况下,即时所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的影响有利有弊,过多的反刍式社会支持将引起抑郁、焦虑等症状。同伴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源之一。同伴反刍(Co-rumination)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反复谈
人类生命由于先天的既成性与未成性,使其处于一个未最终完成的状态,是文化的力量使人类超越物种的限制,在自然竞争中生存下来,并成为自然界的佼佼者。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起了
隐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东西方对隐喻都有悠久的研究历史,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现代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给隐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全球化、金融工具创新的背景下,金融风险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银行不良资产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突出原因和普遍原因,我国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也十分的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我们国家对于建筑行业工程中给排水施工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建筑工程中消防水系统的安装是全部排水施工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环节,因为
随着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聋人大学生数量显著增加。聋人大学生是兼有残疾人和大学生双重身份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聋人大学生存在听觉障碍且使用与普通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