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会计学术界开始致力于盈余管理的研究。由于西方国家证券市场发展较早且相对成熟和完善,数据取得更为容易,为其开展实证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再加之盈余管理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而盈余管理成为西方会计理论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我国会计学术界对盈余管理进行理论研究是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而兴起的,众多学者采用实证或规范的研究方法对盈余管理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盈余管理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在于“委托-代理”机制,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冲突是导致盈余管理出现的主要原因。另外,由“委托-代理”机制引起的内部控制问题也是理论界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内部控制致力于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法令的遵循性,其中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即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盈余信息的质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本文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能否对盈余信息产生影响以及能够产生怎样的影响为角度分析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这是对盈余管理问题研究角度的一种开拓。本文采用2009年沪市721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基础,首先采用截面的基本Jones模型对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然后利用得出的上市公司正常性应计利润作为回归模型的因变量;文中关于自变量内部控制的数据来自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以及证监会处罚意见,由于国内数据库没有相关数据而采用手工方式获得;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会对盈余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且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嵌合”关系而采用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变量作为控制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提高盈余信息质量。以回归结果为基础,本文从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两个方面提出了对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性建议。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才能使公司的盈余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使我国股票市场向更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