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氨基丁酸(GABA)在拟南芥营养生长和抗病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on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非蛋白质氨基酸,于生物界中广泛存在。在动物中,它作为信号分子存在,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植物中,生物胁迫(动物和昆虫咬食、微生物入侵等)或非生物胁迫(缺氧、盐胁迫、热胁迫、冷胁迫、干旱胁迫和机械损伤等)都能引起GABA快速积累。GABA通过一个较短的通路进行代谢,从三羧酸循环(TCA cycle)中的α酮戊二酸起始,经多步反应后生成琥珀酸仍然进入TCA循环,被称为GABA支路。在该通路中GABA由进化上保守的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 GAD)催化谷氨酸脱羧生成,在GABA转氨酶(GABA transaminase, GABA-T)作用下转化为琥珀酸半醛(succinic semialdehyde,SSA)。因此GABA的积累可以通过激活GAD或/和抑制GABA-T的表达来实现。
  GABA在植物中被认为既是一种重要的代谢物也是一种信号分子,有不少相关研究致力于阐明这一问题,但一直缺乏合适而全面的遗传学材料,此外调控GABA合成的信号通路也未被阐明。在本研究中,我们对GABA在植物中的功能和调控有了新的认识和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分子遗传学操作,获得了GAD多突变体gad1/2/4/5植株,体内只含有几乎检测不到的微量GABA,同时获得了GAD过表达转基因株系,含有极高水平的内源GABA。在液体培养的整株拟南芥小苗中,GABA的本底水平主要由GAD1和GAD2共同维持,而对于在土壤中播种并正常生长2周大小的植物来说,GAD2催化生成的GABA占整个地上部分GABA总含量的80%。在过表达C末端删除的GAD2(OEGAD2ΔC)两个独立株系中,GABA积累量达到了野生型的200倍。
  OEGAD2ΔC植株叶片发黄,不同光照时长条件下生长不一致,对N营养缺乏敏感。过表达植株叶片发黄的程度决定于GABA的浓度,当GABA水平适度增加时叶片呈淡绿色,Fv/Fm的值与野生型没有差异,因此GABA可能并不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效率。但PSII相关的超复合体和其单体的量都明显减少。在N营养极度缺乏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gad1/2/4/5突变体根长要显著长于野生型,而OEGAD2ΔC根长显著短于野生型,说明GABA会影响N代谢、对植物生长可能有负调控作用。我们推测过量GABA的合成会加速TCA循环、影响C/N代谢,同时能量被大量浪费,最终导致植物叶片发黄、营养生长延长。
  拟南芥体内GABA含量在Pst接种后被快速诱导上升,该诱导在gad多突变体中被严重削弱,不同的GAD基因在植物抗病过程中有不同的调控机制。在Pst-avrRpt2处理后野生型GABA含量上升20倍,在gad1/2/4中GABA的诱导水平减少95%,说明这三个GAD基因对Pst-avrRpt2诱导产生的GABA有主要贡献。然而,植物由于Pst入侵而引发的对这3个基因的表达调控却不一样:GAD1上调了大约35倍,GAD2下调1倍多。特别是GAD4被上调了60倍,达到了和GAD2一样的相对(EF1α)表达量,却没有在植株整体范围内积累GABA,说明它在植物的抗病过程中有重要功能,但其作用机理与GAD1、GAD2不一样。我们推测,GAD1、GAD2和GAD43个基因在植物抗病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调控机制都不一致。flg22引起的PTI不能使gad1/2/4/5的气孔关闭,揭示GABA在病原菌入侵引起的气孔关闭中有重要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涉及到它的信号功能。待细菌进入到胞外空间之后,存在其间的GABA又能作为一种营养物质促进细胞生长,因此富含GABA的植物像OEGAD2ΔC以及gaba-t突变体更易感病。
  在Pst感染拟南芥的过程中,活化的MPK3/MPK6调控GAD基因的表达和GABA的水平。条件型活化的NtMEK2DD(DD)激活MPK3/MPK6,极大的上调GAD4和GAD1基因表达,分别为24612倍和24倍,同时GAD2下调139倍。遗传学证据表明该诱导/抑制更大程度上依赖于MPK3。在DEX处理后的DD转基因植物中,GABA含量可在24小时内提高300倍。DD;gad4植物中DD诱导的GABA合成量减少85%,说明GAD4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在mpk3和mpk6单突变体中,由Pst浸染所诱导的GABA相对野生型积累量大大减少。活化的MPK3/MPK6极有可能通过调控GAD4限制细菌入侵。
  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良好的遗传学材料体系,揭示GABA在植物的营养生长和抗病性中都有重要作用。另外,我们证明了MPK3/MPK6是植物在受到细菌感染时调控GABA水平的重要元件。
其他文献
目前镁合金的商业应用主要以压铸件来实现。新能源汽车和5G通讯关键部件的轻量化对镁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镁合金材料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因此有必要开展低成本、高强、高导热的新型压铸稀土镁合金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高压压铸制备了AZ91D-xLa(x=l、2、3wt.%)、AZ91D-xCe(x=1、2、3wt.%)和AZ91D-1Nd等7种AZ
细分注水能够有效提高油田开发采收率,是保证油田稳产的重要开发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油藏地质的开采需求。多级多段注水管柱处于三维弯曲井筒中,受力形式相对复杂,在现场作业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管柱结构,且没有准确分析多级多段注水管柱的三维力学行为,导致作业工具产生严重磨损,缩短了作业有效期,降低了细分层注水成功率。因此,需要全面考虑多级多段注水管柱的三维井筒及作业工具的影响,科学地建立多级多段
断层的识别工作一直是地震勘探领域的重点。随着石油需求的增长,断层的识别方式从最初的手动解释到自动化属性解释,再到如今智能化的深度学习解释,其识别的精度和效率在不断地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断层的识别效果,本文基于图像分割的思想,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断层的自动智能识别。聚焦于地震资料断层信息占比少的问题,一方面通过融合多种不同地质属性更充分地学习断层信息,另一方面,减少
一、研究背景  肿瘤细胞之所以能逃避免疫监视,其重要原因是缺乏免疫共刺激信号[1]。CD80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共刺激分子,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分化为辅助T细胞(Th),并且能调节免疫调节细胞(Treg)、免疫记忆细胞(Tm)、免疫效应细胞(Te)的作用,提供共刺激信号介导肿瘤免疫[2]。  霍乱毒素B亚基(CTB)是霍乱毒素与肠上皮细胞识别并结合的调节亚基,与神经节苷脂M1受体(GM
学位
雷帕霉素机制性靶蛋白(The 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在体内能形成两种不同的复合物,分别是mTOR complex1(mTORC1)和mTORC2。尽管大量研究报道了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存活、代谢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mTOR在体内各种组织细胞中的生理功能远未阐明。本文运用Cre-l
背景: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慢性关节退行性病变,在其发病过程中,关节软骨细胞出现变性坏死,胶原和蛋白多糖降解,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聚蛋白多糖酶的表达增加。由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药物仅能缓解OA症状,尚缺少有效延缓OA进展的药物。阐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对于寻找有效防治OA的药物靶点具有重要意义。DEPTOR是mToRC1和mTORC2的内源性抑制因
学位
由大斑刚毛座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引起的玉米大斑病是世界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真菌性病害。迄今为止,对该真菌的遗传变异、生理分化、致病机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已开展了大量研究。2013年3月全基因组序的完成为研究其分子进化、基因组成、基因调控、信号转导网络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开辟了道路。转录因子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行使调控基因表达功能的蛋白质分子,深入
砷(arsenic,A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毒物和人类致癌物,能对植物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 (Hary.)Setehel)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藻类,但是羊栖菜能在藻体积累大量的As,尤其是毒性较高的无机As,严重危害了羊栖菜的食用安全。研究羊栖菜中As的吸收代谢过程,鉴定和分离羊栖菜中与As响应相关的基因,有助于阐明羊栖菜对As吸收转运的机
学位
感音神经性耳聋通常是由于耳蜗毛细胞的不可逆损失导致的。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方法治疗由毛细胞的缺失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干细胞发育生物学的最新进展通过毛细胞再生提供了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希望。了解耳蜗前感觉上皮的发育形成将有助于我们探索毛细胞再生恢复听力的发育机制。在耳蜗前感觉上皮形成的过程中,通过早期Isl1,Gata3和他们的负调控因子Lmo4部分重叠的表达,我们假设一个耳蜗前感觉上皮形成的调控模
背景: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类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学表现之一是神经细胞外存在大量由淀粉样蛋白聚集而成的老年斑。β-淀粉样蛋白(Aβ)是老年斑的重要组成成分。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的转运机制是AD病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在胞内存在多种分选转运途径,而且APP的转运及剪切异常会导致Aβ过多释放和积累,造成突触障碍、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元死亡。以往关于APP转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神经元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