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外斜视单眼不同水平直肌手术(Rc、Rc&Rs和Rs)术后侧转非共同性(LI)及其相关伴随体征的发生和转归特点,为临床手术设计和手术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外斜视单眼不同水平直肌手术(Rc、Rc&Rs和Rs)术后侧转非共同性(LI)及其相关伴随体征的发生和转归特点,为临床手术设计和手术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2月-2016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由同一术者行单眼水平直肌手术的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外直肌后徙组(Rc组)、内直肌缩短组(Rs组)和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组(Rc&Rs组)。术前1天和术后早期(1周)、中期(3-6月)和终末随访时分别记录患者的眼位、眼球运动、双眼单视功能、代偿头位和斜视度数。采用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检查患者视远(6m)和视近(33cm)水平三眼位的斜视度数,侧方注视时头位采取侧转30°,侧方注视时斜视度数相对于第一眼位相差>5PD为LI。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99例符合标准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性:女性=53:46。手术时的年龄为5-52岁(平均10.1±7.9岁),终末随访时间为9-18月(平均11.5±2.4月)。术前LI总体发生率为31.3%(31/99),术后早期36.4%(36/99),较术前无显著差异性(p=0.743)。术后中期和终末随访时分别为43.4%(43/99)和26.3%(26/99),两者差异显著(p=0.011)。术后LI发生率亚组分析:Rc组分别为34.7%(17/49)、53.1%(26/49)和32.7%(16/49)(终末随访vs术后早期,p=0.831),Rs组分别为37.5%(6/16)、50.0%(8/16)和31.3%(5/16)(终末随访vs术后早期,p=0.710),Rc&Rs组分别为38.2%(13/34)、26.5%(9/34)和14.7%(5/34)(终末随访vs术后早期,p=0.028)。本研究中,手术量Rc≥7mm、Rs≥6.5mm和Rc+Rs>10mm术后早期更容易发生LI和眼球运动非共同性。术后早期共35例(35.4%)患者发生水平直肌手术眼外展运动不足,外展不足主要发生在Rc&Rs术后(21例),Rc组和Rs组可在术后3-6个月基本消失,Rc&Rs组术后可持续到终末随访,但发生率和程度均明显降低。术后早期19例(19.2%)主诉复视,大部分患者均在术后3-6月复视消失。术后代偿头位仅发生在Rc组和Rc&Rs组,在术后早期和中期均可发生,代偿头位可随着LI减轻和眼球运动功能恢复可逐渐好转。结论外斜视单眼水平直肌手术术前和术后LI总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不同术式术后LI发生率的转归不同,Rc&Rs终末随访时较术后早期LI发生率明显降低,Rc和Rs终末随访时较术后早期无明显差异。超过一定程度的手术量可导致LI和眼球运动非共同性发生率明显上升。术后眼球运动非共同性、异常双眼视和代偿头位可随时间逐渐减轻或消失。
其他文献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是一种电压源型转换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适用于高压大功率场合。现有MMC逆变器大部分采用矢量控制技术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可以为用户的室外活动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但室内环境定位效果不佳。随着移动网络和终端的兴起,位置服务已成为移动网络应用的研究热点。基于地面移动网络的室内定位技术具有布设成本低、信号穿透性强、无电离层干扰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重视。TC-OFDM(Time&Code Division-Orthogonal
现有的基于身份的代理重签名存在固有的密钥托管问题,无证书代理重签名方案中因公钥与身份没有建立关联而存在公钥替换攻击。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隐式证
目的:应用大鼠构建牙髓损伤修复模型,将matrilin-4作为盖髓剂置于暴露牙髓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牙髓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及免疫染色结果,以探讨matrilin-4对成牙本质细胞的活性及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已适应性饲养的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7);于各组大鼠的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备洞近髓,探针穿髓,左侧用matrilin-4,右侧用PBS盖髓后双侧均用玻璃离
屎肠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正常菌,一般认为屎肠球菌毒力较弱,且其可以抑制病原菌繁殖,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等作用,常将其制备成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但屎肠球菌作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图像和视频等信号的分析和利用能力越来越高,如公安人员可以借助跟踪算法处理监控视频来监测和跟踪可疑目标,医务人员可以利用检测算法来排查大量的CT图等。然而受到成像设备和传输噪声的制约和影响,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往往不能满足任务的要求。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小尺寸和低质量的图像数据,准确高效的进行高清图像复原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图像超分辨(Super-resolu
目的本研究目的为分析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血管重建术后发生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 Deficit,RIND)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烟雾病患者233例,按照择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152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本研究通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步,作物远程图像采集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但现有的固定式作物图像采集系统多采用有线方式进行信息通讯,而作物多生长在较偏远的地方,难以实现有线通信,因此存在布线困难、适用范围有限、成本较高等缺点。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实现了一种采用无线网络远程获取作物各生长阶段图像的系统,将相机运动控制、信息远程传输、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实现多角度、多位置采集作物精细生长图像和农田整体图像。以图
年轻恒牙牙根发育的过程中易受到深龋、外伤、机械性损伤的影响引起牙髓受损,导致牙根停止发育,根尖不能完全闭合。临床上常通过活髓保存术保存部分或全部牙髓活力,维持牙体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第三期牙本质的形成有助于提高活髓保存术的成功率,其中新形成的牙本质保护牙髓免受外部刺激和微生物入侵,有利于牙髓组织的长期存活。利用生物材料做为盖髓剂促进第三期牙本质形成,提高活髓保存术的成功率,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研究
微生物污垢是循环冷却水系统中重要的污垢组成成分,它的增长速度快且有助于其它污垢的综合积聚,导致换热表面污垢热阻増大,设备腐蚀加速,产生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在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的运动是其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对微生物的运动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微生物污垢的形成原理和生长机制,对采取有效的微生物污垢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电磁抑垢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安全环保的除垢技术,而目前对电磁场作用于微生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