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成为了国际竞争的核心能力。美国、韩国、日本等创新型国家的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已超过70%。中国的自主创新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还未建立起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自主创新的投入与产出程度仍较弱。截止2006年,中国的自主创新贡献率仅为39%,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从纵向来看,在近5年的时间内我国的自主创新投入与产出增长迅速:至2009年底,研发投入与产出均达到了2005年的两倍多。但从与国外其他国家的横向对比来看,在自主创新投入方面,到2009年我国的自主创新投入只占美国2004年研发投入的27%,占日本2008年的50.5%;在自主创新产出方面;我国2008年的专利产出量只占美国2004年的57%,占日本2008年产出的52.9%。
本研究以2002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62家信息技术业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3-2006年共4年为时间窗,按照公司与年度总共形成248个观测值,利用混合横截面数据研究了融资渠道选择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其中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产出——专利来衡量,通过对四种主要融资渠道融资额度与专利进行回归,结果发现:
(1)不同融资渠道获得的资金额度对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影响不一致。内源融资额度与债权融资额度对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股权融资额度与政府补贴额度对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反向抑制作用。
(2)在融资渠道的选择过程中,考虑到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信息技术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融资渠道的选择顺序可以总结为:债权融资、内源融资、政府补贴融资、股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