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九九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使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迫切;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社会变革带给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和冲击,迫使人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育人的伟大工程,必须在学校教育中贯彻落实,因此,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来指导和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涵义入手,分析了心理健康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明确了心理健康应该是一种动态和谐的状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达到这样一种动态和谐的状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则是对学校的教育行为提供指导和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建立借鉴了国外,主要是美国,以及港台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验,同时,回顾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反思建立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意识、落实校长责任制、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实施途径、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财务设备管理、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等八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构建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希望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研究,深化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构建行之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体系,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