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伴随一个国家工业深化、产业结构演变升级过程的必然现象,又是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重庆是大城市带大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特征非常突出的直辖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也十分严峻。本论文就是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与影响因素所做的实证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估测重庆市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量;计算影响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各类因素的灰关联度;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项指标作回归分析,讨论它们对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影响程度;提出推动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措施及政策建议。本文以调查数据为资料,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进行了测算。采用3类因素共8个指标,作灰关联分析,找到影响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再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类型中每一个指标对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出结论并提出有利的政策建议,以推动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文献综述。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文献回顾基础上,主要阐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概念,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类型及其转移方式。二、劳动力转移的数学模型。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里面灰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和回归分析中相关性的分析方法,构建劳动力转移的数学模型。三、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算。介绍重庆市农村经济状况和农村劳动力现状,在所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模型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的剩余量进行估算。并用灰关联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与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状况、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程度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规模都具有决定性影响。四、结论部分。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和建议,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率。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从定量的角度,一方面计算出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与各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度,从而发现影响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并通过这个模型,对各个因素对于劳动力转移规模的具体影响程度作定量的分析。将灰色系统理论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用灰关联分析法进行多因素的比较,分析系统的曲线发展变化态势;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逐个剔除掉对系统影响不显著的自变量,而只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影响显著的因素保留在回归方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