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研究——以“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anl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俄比邻而居,有着漫长的边境线,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资源消费国之一,俄罗斯则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能源资源储备国与生产国之一。由是可见,两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能源合作供求基础。  并且,基于两国新时期的能源战略,中俄之间还存在着广阔的能源合作空间和现实可能性。首先,就中国而言,为了保障能源资源的安全,中国政府需要使自身的能源进口目标国或地区多元化、能源进口输送渠道多元化,改变过去严重依赖中东、非洲等有限地区的能源资源、主要靠海洋运输的方式引进能源资源的单一、高风险的局面,俄罗斯的能源资源可谓正好可以在很大程度弥补上述的不足;其次,就俄罗斯而言,为了改变能源资源主要面向欧盟国家、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的局面,分化乃至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有必要拓展能源资源的对外贸易的对象国。并且,为了加快发展能源经济,真正使能源经济发展成为俄罗斯的战略经济支柱,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亟需加快发展,鉴于俄罗斯自身经济实力和其他因素,上述地区的发展唯有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最后,出于加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两国经贸联系,中俄能源资源合作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  不过,通过对中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合作这一实证分析可知,中俄能源合作绝非一般经济合作那样简单。首先,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着一种有利于俄罗斯的结构性权力,这种权力使得市场的供求并不能直接地导致供求双方有效地达成交易;其次,俄罗斯作为卖方并且深谙能源外交之道,它对中国同样存在着难以忽视的地缘政治上的顾忌,因而有意无意地规避单独面向对华铺设管道的“不利”局面;最后,俄罗斯国内对华持偏见的政治派别、远东地方政府出于对管道流经地利益的考虑、能源企业之间的竞争等因素,也对中俄能源合作的正常化造成各种障碍。因此,针对以上不利因素,不仅需要中俄两国政府继续加强双边战略互信,而且俄罗斯联邦政府也需要认真地从中调节,中国政府则需要对俄罗斯民众展开更为深入、持久的公共外交,中国企业需要与俄罗斯能源企业展开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进展,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不断出现并出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接触和摩擦。针对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国家、集体和个人等不同经
榜样教育是教育者在遵循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与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引导教育对象模仿、学习榜样的行为与精神品质,以使其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实践活动。
公正是人类文明的价值追求,而个体公正观是社会公正发展和完善社会公正制度的内在驱动力,特别是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这个群体,其公正观的塑造会进一步影响社会的公正状况。十九大报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同世界交流的进一步深入,“韩流”在国人和相关专家眼中已不再显得格格不入,最初怀着惊恐和戒备的眼光看待这一事物的国人,也随着各种文化现象在我
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变迁,在这种变迁下,我国由原来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现阶段以市场为导向自由选择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
在高校中,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群体。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通过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
动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动物被引入人类共同生活圈后,由于人类的自身需要,动物与人类的接触频率越来越高,故而,其对人类造成伤害的几率也日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