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ot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使用氟康唑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更好地预防性使用氟康唑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31日,纳入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预防性使用氟康唑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主要结局指标: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生率、真菌定植率、出院前死亡率、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次要结局指标:耐药情况、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采用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I~2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12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Jadad量表评分均大于等于3分,试验组均预防性使用氟康唑,对照组有11篇为安慰剂对照,有2篇为使用不同剂量氟康唑对照。(1)试验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安慰剂对照组(RR=0.44;95%CI:0.27~0.71,P=0.0009);真菌定植率低于安慰剂对照组(RR=0.31;95%CI:0.24~0.41,P<0.00001);试验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安慰剂对照组(RR=0.74;95%CI:0.58~0.94,P=0.01);(2)使用不同预防剂量氟康唑两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真菌定植率、出院前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次要结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康唑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且相对安全,小剂量、间断给药可取得类似预防效果,有可能降低耐药性的发生,尚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是我国东北林区珍贵阔叶树种之一,已列为渐危种。本研究以水曲柳为材料,基于本地转录组数据库选出28条水曲柳FmSPL家族基因,命名依次为FmSPL 1-
目的:通过巩膜上静脉烙闭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青光眼模型,探究芪灯明目胶囊对慢性高眼压青光眼大鼠的降眼压作用以及视网膜、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网膜活性氧和Caspase-3的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标志,目前检测CTC的技术大多为体外检测或在体标记的方法,光声活体流式细胞术(in vivo Photoacoustic Flow Cytom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方法筛选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on oral lichen plauns,EOLP)病损部位黏膜组织差异表达的MicroRNAs并预测其相关靶基因。探究MicroRNAs参与糜烂型口腔扁
目的:研究髋臼钩钢板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应用髋臼钩钢板治疗13例复杂髋臼患者资料,男11例,女2例;年龄23-64(40.07±11.1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19(8.38±3.93)d;按Letournel—Judet分型:8例单侧双柱骨折,其中1例患者合并后壁粉碎性骨折,2例前柱伴后横形骨折,2例T型骨折,1例横形伴后壁骨折,大多数患者
发光金纳米粒子(Au NPs)由于具有超小的尺寸(d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S)和秸秆不还田(NS);副区分别为深耕(DT)、轮耕(RT)和免耕(NT)处理,于2015-2017年探究了不同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夏玉米田土
自从2000年首次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Somatic cell cloning)获得第一头克隆猪以来,体细胞克隆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中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在我国就已经有多家商业公司将体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预防性使用水解蛋白配方粉对胃肠道疾病以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8年4月28日,纳入早产或足月新生儿,预防性予水解蛋白配方粉(实验组)和整蛋白配方粉(对照组)喂养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以及体重、身长和头围的增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明清医家治疗呃逆的证治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第五版)为检索库,收集明清时期医家治疗呃逆的条文及医案。依据医案的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