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去污系统运动规划算法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xyz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设施在退役后会产生大量表面受到放射性污染的金属废弃物,需对其表面进行激光烧蚀去污以去除废弃物表面沉积的放射性核素。由于存在放射性污染,整个清洁过程必须避免人工操作。因此,使用机器人作为执行装置搭载激光烧蚀器对废弃工件进行清洁。在这一过程中,机器人的运动规划算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运动规划直接决定着机器人的作业效率和运动性能,是机器人自动控制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激光去污系统,开发了由废弃工件点云数据进行机器人运动规划的整体算法。首先对废弃工件点云数据进行处理以提取激光烧蚀点位,全部点位提取完成后进行全局去污路径规划以及烧蚀点位之间的机器人局部轨迹规划。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激光去污系统原理与总体构成,并规划了系统工作流程。即首先由机器人搭载激光扫描仪扫描工件得到工件表面点云数据。在完成运动规划后,机器人依据运动规划结果搭载激光烧蚀器完成烧蚀去污。随后重点分析了系统中的测量模块、运动模块、工装夹具和激光烧蚀器对于运动规划的影响及各部分关键参数。(2)对点云数据处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烧蚀点位提取算法。完成点云去噪后,进行点云结构化,降低了后续处理的复杂程度。随后类比聚类算法,提出了一种点云全局优化分割算法,能够根据参数的不同对点云数据进行不同的分割。分割后的每一个子区域均对应一个待加工点位。最后进行干涉检测以确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3)针对机器人路径规划展开了研究。将路径与轨迹信息结合,提出了一种反应轨迹信息的路径规划数学模型,并使用蚁群算法进行求解。为了改善蚁群算法存在的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提出了两种改进措施。数值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4)研究了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并选定轨迹规划目标为最小冲击规划。使用伯恩斯坦(Bernstein)多项式拟合轨迹曲线。随后提出了改进混沌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数值仿真和系统实际运行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步态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与传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其难以伪装,具有非接触性、隐蔽性等特点,逐步在安防,医疗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场景中,遮挡或者携带物都会改变行人的行走特征,并且拍摄视角的变化也会改变行人轮廓的形状,从而影响识别结果。本文针对现有的步态识别方法在多个不同视角下的识别率不高问题,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来展开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
为解决空域日益拥堵、空中交通流量日益增加等问题,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提出了自由飞行的概念。伴随该概念的提出,空中交通管制问题变得尤为复杂。随着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及民航运输需求日益增加,为保证自由飞行条件下飞行器的安全,进行飞行冲突解脱策略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现有飞行冲突解脱方法包括最优控制类冲突解脱方法、概率类冲突解脱方法以及数学规划类冲突解脱方法,这些传统冲突解脱方法存在着效率较低、计
我国目前共有1445种鸟类[1],其中不乏像白鹮、丹顶鹤等濒危物种。由于鸟类动作比较灵活,对鸟类影像资料的收集大多是通过相机进行拍照,这大大限制了鸟类教育宣传、保护和行为研究的工作开展。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给上述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它是指通过一定方式获取物体三维形状,从而可以更加直观的从各个视角对物体进行观察。常采用的三维重建方式包括,CAD建模和激光建模等。但这些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建模软件
随着工业的发展,零件内螺纹的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部分零件由于具有复杂的装配要求,其螺纹孔不仅分布复杂,甚至经常分布在不同平面内。传统的手动攻丝加工虽然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可以完成复杂分布螺纹孔的加工,但其加工效率低,操作无法离开人力,同时其加工精度无法满足大多数企业的生产需求;而现有的组合钻床虽然效率高,但只能完成同一平面内的孔的内螺纹加工,需要移动工件才能完成复杂孔分布零件的内螺纹加工,而且组合
增材制造技术又称3D打印,该技术自1986年首次商业化至今,已经过去了35年,而其真正的高速增长期是从2012年开始的。笔者认为,该现象主要由两个重要因素所致:一个是具有低成本优势的FDM技术专利到期,另一个则是因为一个称为Rep Rap的由低成本嵌入式板卡驱动的低成本3D打印机开源项目的出现。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3D打印技术以以往不可想象的低成本和低门槛进入了大众消费者群体中。而近几年基于L
在移动应用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用户图形界面)的开发过程中,界面开发人员需要识别设计原型图中抽象的具有设计意图的组件,并将其转化为准确具体的代码。然而,由于设计者与开发者广泛存在的领域背景知识的差异,开发人员对原型图组件的理解往往存在偏差,导致组件识别错误频出且难以更正,造成最终产品与设计不符,极大的增加了开发成本;不仅如此,在代码自动生成、界面自动化测试等围绕
五轴数控机床的性能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行业的发展水平,从国防事业中各种大型复杂零件的高效精密加工,到我们随时使用着的手机零部件,这些外观精巧且加工精密的产品都是由精密数控机床加工而来。然而,在高精密制造方面,虽然我国使用着和国外相同规格的功能部件,并且也拥有国产的先进数控系统,但加工精度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差距,想达到同样的加工精度还无法自给自足。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机床自身零部件在
随着用户对数控系统的需求将朝着个性化、定制化发展,目前市面上成熟的封闭式数控系统存在开放性和灵活性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大部分优质的数控系统还掌握在近期与我国时有摩擦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市场对国外封闭式数控系统的依赖不仅限制了数控系统的个性化,更不利于我国制造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了满足机床对数控系统的开放性、灵活性需求,同时为了降低对其他国家拥有产权的产品的依赖,本文基于LinuxCNC开发了
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其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也是未来实现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保障。当前国产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力-位控制系统的发展被运动和力等核心控制技术的缺失所掣肘,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创新、控制算法实现等迫在眉睫。为此,本文以应用广泛的6R工业机器人(以ABB IRB 4600型机器人为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运动学与动力学领域存在的关键重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的机械设备,穿戴在使用者身体外部,跟人体同步运动,可以为穿戴者提供身体保护、支撑以及额外的动力,通常用于辅助穿戴者完成运动或增强穿戴者的身体机能,在工业、医疗、军事等多领域均有应用前景。绑缚系统是将外骨骼穿戴在人体表面并保持人机同步运动的连接结构,起着将外骨骼的助力由机械结构传递到人体的重要作用,影响着外骨骼和人的运动匹配性,进而影响外骨骼的穿着舒适度以及助力效率。本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