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一直都是教育学者讨论的重点之一,理论界对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同时也注重在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实践。传统的德育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将学校的教育乃至道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基于个人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兴趣,在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里开展了对班级道德生活的人种志研究,试图呈现班级道德生活的一系列剖面。既不是从理论上对道德教育与生活作过多的探讨,也不是一头扎进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而是择其中段,充当理论与实践的“中间人”。力图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当学生生活的述说者,以作者的眼光和视野去审视学生在班级里的生活,呈现出学生在班级里的道德生活面向。 文章首先从班级生活的规章制度——有秩序的生活入手,从纪律规范这一道德的首要要素方面呈现班级里班规、班训及奖励惩罚等一系列班级生活中的制度化层面,揭示了学生在班级里的严肃的道德生活;之后过渡到对班级生活中课堂上和课间师生之间交往的陈述,从主副课的各种课堂教学情境,以及课堂纪律的角度呈现出班级生活的非制度层面,即从师生在课堂上的一系列互动,从课余师生之间如朋友般的交往又有着潜在冲突的矛盾层面,以及从师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方面来揭示学生在班级里的道德生活的一个主要方面。学生不仅是班级的,更是学校的,本文另用一章的内容来呈现学生在班级里以及在学校中的群体生活。共同的生活培养出学生对所在群体的依恋,共同生活的感情和共同责任是唤起学生团结感和奉献精神的道德感的基础。文章的最后,通过对学生内心感受的呈现和对学生文本的分析,发出了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的声音。 文章通过对班级道德生活的一系列呈现,试图引起如下思考:无论是教育学者还是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该深入理解学生的生活,真正深入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去,同时还要将关注的视角延伸至学生的校外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因为学生们在进学校之前已经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并把它带到学校生活中了。将学校教育的效果落到实处就要关注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