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舒尔曼对教师知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学科教学知识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知识基础,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焦点话题。对数学教师而言,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作为数学教师所独有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基础,它有效地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质量。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基于MPCK理论建构小学数学教师的MPCK,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剖析教师MPCK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究其原因,探讨教师MPCK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本研究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采用文献法,对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建立研究框架。第二部分,MPCK的内涵、结构和水平。对MPCK的内涵、结构和水平进行界定,确立本研究的理论基础。MPCK指教师将数学学科知识从教学的角度重新加以表征和阐释,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知识,包括数学学科知识、数学学习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三种要素,具有了解、理解、掌握三级水平。第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MPCK。根据不同类型数学知识教学,从理论上建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MPCK,明确小学数学概念、数学规则和问题解决教学教师应具备的MPCK,作为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的理论依据。第四、五、六部分,数学概念、数学规则、问题解决教学课例剖析。采用案例研究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分别对数学概念教学、规则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课例进行剖析,从实践的角度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MPCK行为表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究其原因,考察教师的MPCK水平,探究教师MPCK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第七部分,研究结论与建议。本研究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同类型数学知识教学对教师MPCK提出了不同要求;第二,教师MPCK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第三,MPCK各个要素作为有机整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教学建议:第一,明确不同类型知识教学的MPCK;第二,努力提升教师的MPCK水平;第三,综合运用MPCK的各个要素。本研究的局限在于多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MPCK进行研究,少有对教师MPCK的量化研究。本研究只是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MPCK进行研究,并没有对初中、高中教师MPCK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