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历史欠债较多,是我国整体教育的短板,而补齐农村教育短板重点在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保障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前提条件,教师作为农村义务教育建设的承担主体,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推向优质均衡转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负担问题作为绊脚石一直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尽管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教师工作负担问题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在社会功利性价值作用下,家长对学校的过度依赖以及学校对升学率的盲目追求导致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依然承受着巨大压力,背负着各种教学工作负担和非教学工作负担。为此,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等相关制度与政策用来保障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但相关制度界定的模糊以及政策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仍旧承载着超额的工作任务。如何有效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盘活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工作实效,是新时期稳定教师队伍,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命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负担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及梳理,以双因素理论、罗尔斯正义理论、责任分散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作为样本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进行实地调研。从分析教师队伍结构情况、教师工作实践情况出发,对所考察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总体发展状况形成初步认识,并为后续深入探究教师工作负担问题提供了方向。在此基础之上,以教师工作角色、工作内容、时空依据为观察视角,进一步解析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现实工作负担承载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所考察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负担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即教师角色泛化、教师工作内容繁杂、教师时空边界模糊。基于此,从制度因素、文化因素、管理因素三个层面对引起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为推进教师减负政策的有效落实,缓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负担提出改进策略。本研究主要内容共由七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首先,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其次,通过综述介绍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负担问题的研究前沿;最后,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说明了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本部分一方面对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作负担”进行了界定;另一方面从双因素理论、罗尔斯正义理论、责任分散理论构建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本部分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数据说明。首先,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其次,通过构建思路梳理了本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再次,介绍了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并对样本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对所要开展的研究进行数据说明,涉及抽样分析、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第四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负担的现实表征。本部分主要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角色泛化情况、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内容承担情况、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时空边界情况三个方面对问卷及访谈进行深入剖析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负担的成因检视。本部分主要是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负担的现实表征,试图从制度、文化、管理三个层面着手,以探寻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负担的影响因素。第六部分: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负担的策略设计。减轻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负担需要诸多力量的配合与支持,本部分分别从国家、社会、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包括:完备“教师减负”的制度与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日臻优化内部管理机制。第七部分:结论。本部分主要是对所研究问题的总结,强调国家对教师工作负担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意义,同时,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加以反思,从而为日后相关研究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