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和观察溶栓与抗凝干预治疗对PTE的影响,特别是不同溶栓方案对PTE的疗效评价,进一步为临床规范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在我院住院并确诊的急性肺栓塞共计42例,分为AB两组,UK2H(A组)组22例:应用国产尿激酶(UK)2万单位/KG溶于5%葡萄糖(G)或0.9%生理盐水(NS)100-250毫升中,2小时内滴完;每4小时测1次APTT,当其恢复至对照值1.5-2.5倍时,开始应用普通肝素,给予15-20IU/(kg.h)持续24小时静滴5-7天。或给予低分子肝素0.4-0.6毫升,皮下注射,12小时一次,5-7天:UK12H(B组)首次给与尿激酶30万u,继以4000u/h持续静点12小时,然后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5-7天(同前)。继之口服华法令3-5 mg/日,以后根据PT,调整经华法令用量,持续口服至少半年,长者1-2年。
结果:1.PTE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本研究两组病人共计42例患者合并深静脉血栓或静脉炎(DVT)20例,其中UK2H组11例,UK12H组9例。随PTE溶栓治疗结果显示大部分DVT患者,亦收到了较好的疗效。UK2H组11例中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的有7例(63.6%),部分溶解的有3例(27.3%),总有效率达90.9%,无溶解有1个(9.1%);UK12H组中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的有5个(55.6%),部分溶解的有2个(33.3%),总有效率88.9%,无溶解的有1个(11.1%),两组病人溶解好转率无差异P>0.05。 2.超声心动图对溶栓疗效评价本组病例共计34例进行了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UK2H组18例、UK12H组16例。34例发现TV1-3例置、右室肥厚者UK2H组12例,占66.7%、UK12H组10例,占71.4%;三尖瓣关闭不全UK2H组检出11例,占61.17%、UK12H组9例,占64.3%;UK2H组发现肺动脉高压14例,占77.8%、UK12H组11例占78.6%。UK2H组溶栓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别为57.02±18.4和40.2±15.2(P<0.01);右室舒张末压(RVDD)分别为32.0±5.9和28.6±6.4(P<0.01);左室舒张压(LVDD)分别为41.8±7.1和44.6±5.9(P<0.01);左室舒张末压(LADD)分别为33.8±4.6和31.6±5.3(P>0.05);UK12H组溶栓前后PASP分别为56.2±17.4和41.2±14.2(P<0.01);RVDD分别为30.0±5.8和27.0±5.9(P<0.01);LVDD分别为40.8±7.3和43.5±5.4(P<0.01);LADD分别为32.6±4.4和30.9±5.2(P>0.05)。
本研究结果提示:溶栓治疗后PASP降低PRDD缩小LVDD扩大,室间隔矛盾运动减少。AB两组溶栓总有效率治疗无差异(P>0.05)。
3.肺灌注通气显像与溶栓疗效评价本组病例共计22例行肺灌注通气扫描。结果显示UK2H组阳性率90.1%(11/12),UK12H组阳性率100%(10/10),其中UK2H12例APE患者溶栓前肺段灌注缺损126(52.5%),其中左肺66个肺段,右肺60个肺段,平均10.5±2.9个肺段,溶栓后24-36小时后共有60(47.6%)个肺段再灌注,其左肺再灌注33(50%)个肺段,右肺27(45%)个肺段,均有2个以上的肺段有再灌注(2-8个)肺段,平均每例5±2.2个肺段。溶栓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UK12H组10例APE患者溶栓前肺段灌注缺损98(51.65%),其中左肺48个肺段,右肺43个肺段,平均16.2±2.9个肺段,溶栓后1-4周后共有47(48%)个肺段再灌注,其左肺再灌注24(51.1%)个肺段,右肺21(44.7%)个肺段,均有2个以上的肺段有再灌注(2-8个)肺段,平均每例4.8±2.0个肺段。溶栓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溶栓治疗无差异(P>0.05)。 4.肺增强螺旋CT或CTA与溶栓疗效评价本文全部进行肺增强CT或CTA检查。结果显示UK2H组22例PE影响分布在各级受累肺动脉分支的分布情况为:受累肺动脉共计101支,其中Ⅰ型(管腔中心充盈缺损)32支,Ⅱ型(附壁充盈缺损并凸向腔内)31支,Ⅲ型(附壁充盈缺损并凹向腔内)27支,Ⅳ型(血管腔完全堵塞)11支;U12H组Ⅰ型30支,Ⅱ型34支,Ⅲ型24支,Ⅳ型8支。溶栓治疗后疗效判断标准:CTA横截面显示原栓塞血管内充盈缺损面积减少≥50%,栓塞血管完全恢复畅通,管壁光滑。UK2H组溶栓治疗1-4周后88支显效或再通87.1%,三个月后96条再通再通达95.5%;UK12H组溶栓1-4周后83条再通达89.2%,三个月后复查87条再通达93.5%。AB两组溶栓治疗无差异(P>0.05)5.临床疗效42例PTE应用UK2H组,其中治愈5例、显效6例、好转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81.8%、无效3例、死亡1例;UK12H组治愈4例、显效4例、好转4例、有效3例,有效率75%、无效4例、死亡1例。AB两组溶栓治疗无差异(P>0.05)。溶栓开始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晕厥症状到确诊PTE开始溶栓时间与溶栓效果密切相关。本组42例PTE发病短于2周溶栓者32例,其中治愈9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有效2例、无效和死亡3例,总有效率88.5%。病程大于2周溶栓者10例,其中好转1例、有效2例、无效和死亡共7例,总有效率30%。提示溶栓时间开始越早,疗效越好。并发症有:UK2H组有鼻、牙银出血或针眼渗血5例(22.7%)出血程度均较轻,皮疹1例,发热2例;UK12H组出血倾向4例(20%),其中1例针眼渗血较重而停止溶栓,其他出血程度均较轻,发热1例。
结论:本文应用尿激酶不同溶栓方案在急性PTE临床观察表明:
1.超声心动图、肺灌注通气显像、肺增强螺旋CT或CTA是PTE诊断有效手段同时在溶栓疗效判定价值中有重要意义,而临床疗效判定价值显的更为重要和实际。
2.对中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溶栓效果好,且溶栓时间越早,疗效亦佳。尿激酶是临床常用且安全、经济、有效的溶栓药物之一。国产尿激酶安全经济有效。
3.对合并有DVT溶栓亦有较好疗效。
4.应用UK2H、UK12H两种不同溶栓方案疗效无差异。
5.UK2H方案对中大面积PTE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值得进一步推广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