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分离纯化白果内酯及抗抑郁作用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c235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果内酯(Bilobalide,BB)是药食同源银杏中的特有成分之一,具有保护神经系统、降血压、抗疲劳等作用,其抗抑郁活性研究报道较少;制备高纯度BB,可用于其抗抑郁活性研究,提高保健、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关于BB的分离纯化方法报道较多,但都存在一定不足,目前关于BB分离纯化的高选择性和高分离效率是研究热点。本研究以BB为模板分子,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理论指导,通过本体聚合方法制备白果内酯分子印迹聚合物(BBMIPs),对BBMIPs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并从多方面考察了BBMIPs的吸附性能;以多壁碳纳米管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MWCNTs/ZIF-67)为基质,通过表面分子印迹技术(SMIT)在基材表面成功接枝聚合物,从而改善聚合物对BB的选择性和吸附量;将两种方法制备的聚合物分别作为吸附剂,采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MISPE)从实际样品中分离纯化BB;同时以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法构建小鼠抑郁模型,初步探讨BB对小鼠抑郁行为的减缓作用。主要研究结果或结论汇总如下:(1)以高斯软件模拟技术获得较佳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酰胺(MAM);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备工艺:MAM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乙腈为溶剂,BB:MAM:TMPTA=1:4:15(摩尔比);FTIR,SEM,TGA等分析手段表明聚合物的成功制备;BBMIPs的平衡吸附浓度为0.6 mg/m L,吸附时间为5 h,其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行为分别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BBMIPs对BB的印迹因子达到1.95,选择性较好;BBMIPs重复使用5次后仍保持较高回收率,约74.3%。(2)以MWCNTs/ZIF-67复合材料为载体制备新型聚合物MWCNTs/ZIF-67@MIPs;工艺优化结果:MAM和4-乙烯基苯甲酸(4-VBA)为双功能单体,乙腈与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混合溶剂,TMPTA为交联剂,模板、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4:20;SEM、FTIR、XRD、TGA等表征手段表明聚合物被成功接枝,MWCNTs/ZIF-67@MIPs的平衡吸附浓度和时间分别为0.8 mg/m L和4 h,其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行为分别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聚合物对BB的印迹因子达到2.83,相比BBMIPs,MWCNTs/ZIF-67@MIPs的特异性与吸附量均有显著提高。(3)优化MISPE萃取条件,将两种聚合物分别作为固相萃取柱的吸附剂对实际样品中BB进行分离纯化,实验结果表明在银杏叶提取物和BB粗提物中,MWCNTs/ZIF-67@MIPs对BB的分离作用要优于BBMIPs。(4)采取CUMS法构造小鼠抑郁模型,探究BB对抑郁行为的减缓作用;行为学指标、脑内单胺递质含量变化等实验结果表明抑郁模型被成功构造,且当BB的给药剂量为14mg/kg时可显著减缓小鼠的抑郁行为。
其他文献
芝麻是一种常见的油料作物。榨油后的芝麻粕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全面,是提取蛋白质的优良植物资源。本文以脱脂芝麻粕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芝麻分离蛋白,Osborne法分级分离芝麻分离蛋白中的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组分,对其理化性质和加工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然后制备了芝麻白蛋白稳定的O/W乳液,并探究了pH、油相体积分数、白蛋白浓度和离子强度对乳液粒径,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淡水虾类资源之一,因其肉质鲜美,风味独特等特点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因产区和生长环境的不同,不同产区和生长环境下小龙虾的品质也有所差异。随着小龙虾产业的迅速发展,亟需研究并比较其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的差别。此外,加工和贮藏都是小龙虾销售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因此有必要探究小龙虾的加工和保鲜方式,为生鲜小龙虾的贮藏和加工环节的质量保证提供参
粒径是用来表征气溶胶颗粒特性的重要参数,能反映气溶胶颗粒物的来源、物理化学特性等重要信息。研究超细颗粒物粒径谱对大气颗粒物监测、移动污染源排放管控、呼吸道疾病研究,以及半导体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建模、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系统研究了用于小型超细颗粒物粒径谱仪的粒径谱反演方法。小型粒径谱仪是用来测量气溶胶超细颗粒物粒径谱的一款小型、低成本、低算力要求的仪器,可用于源附近(燃烧源、机场、高
芥菜疙瘩(Brassica napiformis)为十字花科芸苔属常见蔬菜,在我国广泛种植,主要被加工成腌制小菜食用,急需深加工利用和开发。为了实现芥菜疙瘩的高值化加工,本论文以芥菜疙瘩为原料经过一定加工处理,提取、精制芥菜疙瘩红色素,并对芥菜疙瘩红色素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芥菜疙瘩红色素的提取条件:经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及乙醇沉淀除杂的试验分析,芥菜疙瘩红
黄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常见的维生素,广泛地参与了细胞内、自然水体环境中活性氧物质的生成。黄素类化合物具有异咯嗪环结构,有着优良的光化学、电化学性质。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天然光敏剂,黄素类化合物在光动力治疗、制药废水处理等领域,有着潜在应用前景。由于光照条件下的自身不稳定,极大地限制了黄素类化合物的实际应用。因此,如何保持黄素类化合物的光稳定性,并保持其光敏活性,一直为该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研究问题。通过对
采用超声辅助共沉淀和一步热聚合还原法,制备了一种铁掺杂锂铝水滑石/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材料(LiAlFe-LDHs/GBs)。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晶体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对LiAlFe-LDHs/GBs的形貌、组成、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花瓣
活性炭作为传统的吸附材料,以比表面积大,吸附率高、再生能力强等诸多优势在VOCs的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木质素磺酸盐是造纸制浆过程的主要副产物,由苯丙烷型单元结构形成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网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年产量巨大、成本廉价、来源广泛、富含碳元素等优点,是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理想前躯体。然而木质素的天然大分子结构经历制浆过程的水解得到木质素磺酸盐,在采用磷酸活化木质素磺酸盐制备活性炭时,其制备条
化石燃料存在能源短缺危机的同时,在利用过程中还伴随着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并且会给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这是我国乃至世界都急需应对的难题。针对这些日益严峻的社会现状,合理优化燃烧技术、提高能源燃烧效率和发展碳烟颗粒排放控制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探究燃烧机制以实现高效燃烧和探寻清洁、可靠的可替代能源是两种重要的解决手段。在实际燃烧系统中,由于温度、气压和流态等参数的变化,燃烧行为极其复杂。因此,为了便于
本论文以稻米油精炼副产物(混合脂肪酸)为主要原材料,通过硼酸保护法、丙酮保护法以及酶法催化精炼副产物与甘油进行酯化反应制备较高纯度单甘酯,实现了对精炼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硼酸保护法合成单甘酯工艺优化及产物结构表征硼酸法合成单甘酯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摩尔比n(硼酸双甘油酯):n(混合脂肪酸)=4:1、酯化温度220℃、酯化时间3.5 h、催化剂添加量2.5%,在此最佳合成条件
在人类活动影响强烈工矿区,土壤重金属不仅受工业、生活、交通、矿业活动等影响,也受到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植被覆盖、降雨等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工矿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影响因素识别及污染风险空间预测成为环境科学关注热门课题。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预测研究大多采用参数地统计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参数地统计方法不仅未关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不确定性(概率),而且为满足数据正态分布要求直接剔除特异值导致对实际存